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不知道(1/2)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是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练溪村,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出身贫寒农家,1923年,他考
陶行知创办的南京公学高中部,起初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练溪村,戴安澜有个叫戴端甫的族叔,早年就读于武昌陆军学堂,曾参加过武昌起义,后成为粤军团长,此时在广州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处长。
1923年,戴端甫参与创办黄埔军校,往老家写回一纸家书,呼吁村、族
从军报国。
可是到了黄埔的戴安澜虽然文化成绩优秀,但是身体太瘦弱,黄埔二期面试被刷了下来。
于是在族叔的帮助下从军,苦练身体。
考了黄埔第三期。
值得一提的是戴安澜这个叔叔戴端甫,1933年,其族叔戴端甫因拒绝前往鄂豫皖根据地“剿共”,辞去军职,回到仁泉乡创办了“仁泉学校”兼民众夜校,并在家乡修堤筑路。
曾经参与武昌首义和北伐的革命元老,不恋富贵权位,乐于回乡当个教书先生,可见其叔侄国
怀始终如一,不为良将、便为良师,一心育才救国。
1933年复出,戴端甫复出任国民党军队第17军后勤部军运之职,为长城古北抗战作出贡献。
1934年任无为县长,改城隍庙为民众教育馆,修无为大堤,建新安桥,筑湖陇斗门,造芜无公路,开公共体育场,辟绣溪公园,葺中学校舍,办《濡声报》,废弃不合理捐税。次年辞职归里,一意发展仁泉字校。
抗战全面发,川军进
芜湖以后,戴端甫带着戴氏族
和无为县民众,踊跃参加川军,鼓励民众为协助川军
坏公路,组织芜湖群众迁徙。
刘湘听说以后,亲自带着周小山,赵沛诗,潘文华请戴端甫先生吃饭。
席间,委托戴端甫统领广德,芜湖周围几个县所有的助力川军政务。
戴端甫欣然领命,分发安置费用,疏散民众,对接民生公司船务,全然不顾身体,以继夜的忙碌。
太湖大捷,军在太湖西岸寸步难行,安徽大批民众安全回撤四川,戴端甫是有大功劳的。
川军撤安徽腹地之前,他送一些族
带着父老乡亲上船,拒绝了刘湘邀请他去四川管理后方的邀请跟刘湘辞行,去了武汉向国民政府请命协助抗战。
成一团的武汉国民政府好像忽略了这个一心报国的老
。
周小山却觉得这固执的老很酷。
他的身影代表着中华民族固有气节。
回四川时候才听说他的消息,1938年旅居长沙,却把钱邮寄到重庆,还委托赵沛诗和潘文华帮忙,办无为公寓,作为家乡流亡青年宿食之所,并为介绍升学或就业。
到了保山的周小山还准备问问戴安澜他叔叔的下落。
可是戴安澜已经在同古跟本
打上了。
“师座,英国军械库里只有一个加强团的装备,
给我们之后就跑求了!”
疯都疯了,到达同古以后,按照亚历山大的部署,戴安澜200师负责坚守同古,英国答应给军械,磨磨蹭蹭一直到
本
打到了同古城外,枪炮声传过来,他们才移
军械库。
“一个加强团怎么够,英国弹药多吗?”
“多也没法用啊,英国步枪,机枪,
径都是7.7的,子弹长度也不一样!”
“有没有重武器?”
“没有,火炮全部被英国运走了,坦克也开走了!狗
的着急搬家,能带走的都带走了,炮弹剩下有不少,都不是我们师火炮能用的!”
看样子又被川军料中了,这个友军就被准备打仗,戴安澜郁闷的看着599团的这个团长。
柳树是贵州安顺
,1905年生,黄埔5期生。毕业后即分配到第5军,历任排、连、营长,至抗战
发后,升任第5军200师戴安澜部599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过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战。
缅的远征军是中央军最
锐的部队,黄埔生占据着中央军军官比例70以上。
“柳团长,你的部队换装没有?”
“换了,我让几个直属连和辎重连把仓库里多余的电台,手榴弹,炮弹,包括我们换装下来的武器弹药,全部送到其他几个团去了!”
戴安澜长长的吐出一个气,还好杜长官来了命令,让我们把警戒哨放的很远,一早就发现了鬼子。
现在全城戒备。
等着鬼子来进攻。
“师座,看样子英国说防守西南侧翼,是哄鬼的话,军械库应该是英缅第一师的全部库存弹药,他们手上的武器弹药还要留着逃命!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英国
什么
报都没留下,我们对面的对手什么编制,指挥官是谁,全部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