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章其母之也(2/3)

是不想知道都难,……”

他老家说今儿一大早出门就有告诉他这事了。

又跟骆涛夫语重心长说了几句,“孩子出名太早不是什么好事,《伤仲永》就是前车之鉴。……”

“您老教训的是,不瞒您说我们两子对十月也没抱什么大的期望,就希望他和丫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行。”

父母谁不希望子成龙,成凤,但经历过沧桑的骆涛则属于另类,此生他就希望家平安快乐就好。

至于对自己子的成就,就一个标准不败家便是合格。

移步一个角落,骆涛又对朱先生抱怨道:“这事啊都要怪启先生,没事儿就夸奖个。”

朱先生苦笑不得道:“你小子,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这事怎么也得让他老家给画几副,不然我就天天登门烦他。”

“你啊还是别去了,这阵子他可被烦坏了。”

骆涛今年工作的原因,就很少和老先生走动,对他们的况也不怎么了解,便问道:“这话怎么说的?”

朱先生大笑,很有幸灾乐祸的嫌疑,听他这么一说骆涛两子乐了。

“启老真幽默之。”

说是前阵子有一官员,位子还不低,这好书法,应该是仰慕启老。

就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去拜访他,一是想让这位书坛大家夸他几句,二也想向启老讨副字。

这位就很自信的打开自己的大作让众欣赏,启老看后不以为然,就问旁,“这位的字,有什么好字眼吗?”

没想到有耳语道:“其母之也!”

启老听后大笑,道了一声:“好!”

这位还以为启老夸他的字好呢,脸上露出骄傲之色,好在跟他来的中,有几分智慧,听出了周围的氛围不妙,便拉着这位走了。

不然还留下那乐子就更大了。

“现在的也是,写字就好好写字,嘛都想往书法上靠,真让想不明白。”朱先生笑过很是鄙夷道。

“朱先生,这事听着一点都不新鲜,官大多都喜欢附庸风雅,就连那没上过几天学的有钱,现在都有研究起了《论语》。

您说他们是喜欢呢?还是猪八戒照眼镜,冒充文化。”

现在这种现象还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没喜欢“摆拍”。

读书学习那是好事,但要说去研究学问,要是没家世没资历,那就是……

后世的商大多都喜欢收藏古董字画,看着都很有文化样子,实则他们中没几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那就更不要鉴定了。

他们的古董都是从拍卖会上拍来的,在这上面拍得的藏品,有几个是假的。

另外,他们收藏的东西,大多都是艺术品,收藏古董的数量很少。

他们都是利用资本的力量,逮着一个画家、书法家一个劲的猛薅羊毛。

画家呢也是瞅准了机会,他的作品就跟流水线一样,不要命的生产。

除了落款的几个字还能看,画作也已经千篇一律,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没了生命力,也没了艺术价值。

它要是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只能依靠资本继续炒下去。

不过对于这样的事,骆涛也是看得开,现在就想着趁这几年的好光景赶紧收。

等流水线作品大火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停停手,让他们闹腾去,那是越闹腾越好。

自己呢,就可以没事儿逛逛拍卖会看心买东西。

聊了一会儿,见演播室越来越多,骆涛夫就想和朱先生告辞,同其他见面。

这时朱先生道:“冯祺庸昨儿有没有和你说程甲本的事?”

骆涛摇,“这倒没有,怎么,他是想?”心思一转,也就想明白了,怪不得昨儿冯先生会到场,感儿是奔着自己手里的《红楼梦》,已知现存最早的刊本程甲本来的。

也是,一个研究了快一辈子的红学的,见到程甲本怎么可能不动心。

怎么昨儿他是一句风都没透呢?

骆涛又想着今儿要是他说出来,自己又该怎么答复他,是转给他?还是婉拒之自己继续收藏?

就在骆涛犯两难之际,朱先生点笑着说:“他手里有《蜀山图歌》。”

朱先生一句话点醒了骆涛,骆涛会心一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应付此事了。

程甲本《红楼梦》虽然十分贵重,但在骆涛眼里也就比一般文物重要一点。

可这东西在红学家眼里那就是国宝,眼里出西施。

《蜀山图歌》是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作品。

赵孟頫这在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笔者认为他是继东坡之后的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全才。

说回《蜀山图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