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玄策真大才也(1/2)

“皇帝要改税制?”

回到林府,陈玄策跟着林如海进了小书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林如海脸上的郁之色就没有化开过,因为皇帝不仅想要改革税制,而且是对这期间报纸上刊登出来的税制改革办法都不满意。

税务这东西想要改变,看似很复杂,可实际上要说简单也简单。

因为你想要增长税赋钱粮,那就只能多征税,或是多增地。

皇帝已经把难处摆出来了,甚至还列举了近些年里皇室的耗费用度,因为有太上皇在,皇室用度自然较之泰昌帝之前更多了,但多的也不是很多。

所以在皇家耗费奢靡的借都没敢说的。

何况现在这点耗费比之先前数下江南时候的耗费,那是不值一提的。

现在皇帝问全天下求个说法,大家也都理解。

大周朝吸取了前宋时候的教训,更加推崇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这也是朱家在宋末名著一时,可到了大周朝却早烟消云散去的最大原因。而在蓝星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的陈亮,在眼下的大周朝却被捧得很高。

所以天下都清楚钱粮税赋的重要,那可不是朝廷对百姓士绅单一的压榨剥削,钱粮税赋取之天下也会用之天下的。

那各类答案就都有了,主体是分为三种。

一个是主张清丈田亩,认为是国朝安泰,滋生,百年光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民间隐匿土地者甚重,现在都应该与之彻查。

另一个则闭不提土地兼并和田亩隐匿的事儿,张都在商贾,认为商贾无义而重利,今天下繁盛,市井昌荣,应该对之征以重税。

最后一个则是以上两者兼之,不但建议对商贾征收重税,还建议清查天下。

皇帝都不满意。

林如海能感觉到皇帝心中对之已经有一定的成算了,只是他不对外,或者说至少林如海是不知道的。

现在皇帝在朝堂上正式发出了询问,下令天下三品以上官员,无分文武勋戚,全都要上书。

这就是一次考试。

谁要是给出的答案能合皇帝的心意,那今后的前程可就无量了。

反之则是亦然。

你跟皇帝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你还指望着皇帝对你信有加吗?

陈玄策脑子里瞬间想到了张居正的改革,想到了雍老四的改革。

这大周朝正值鼎盛,国势比之张居正那时候的大明朝可强的太多了,跟雍老四也不一样。

后者的改革虽然力度很大,但说白了针对的还是汉,满清的基本盘八旗,你看雍正动了没?

所以雍老四有的被吹的闪光点,但也没必要吹捧的过高了。

“伯父意下如何?”

上述三条各自都有大量的拥趸,比如李守忠就是第一条的坚定支持者。

所以这虽然有点迂腐,但品质气节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封建王朝里能提出清丈田亩的都是勇士。

事实上报社收到的来信如果有十,那要求对商贾增之重税者至少占七八层,余下的才是清丈田亩,再次之才是二者兼具。

可不管是只要求清丈田亩的,还是要求二者兼具的,那都是勇士。

“想要国库增益,清丈田亩就是必行之事,但对商贾增之重税,我却以为不可一视同仁。如盐商、海商自可以如此,寻常商贩,则大可不必。”

“玄策可有妙法?”

陈玄策这时候脑子里已经把张居正和雍老四的法子都过了一遍,再结合眼下的大周朝,心中已然有了成算。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我虽然不读书,但于这税法上还真有一些成算。”

“清丈田亩不提,就如伯父所言,此为必须之法。小子这里且还有两法,第一为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的法子:“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

看了一条鞭法后是不是觉得它跟摊丁亩有一定的相似?

事实上“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亩,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有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

不过这法子虽然好,但也不是没有坏处。

比如说额外增派。

一条鞭法原以征银官、取用于官,但一条鞭法施行后,并没有达到消除杂役之害的目的。一条鞭法的坏突出表现为额外增派,当地政府在一条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赋税的时候,扰民就非常厉害了。

然后就是火耗问题。因税法规定纳银,而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火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