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精彩的表演(二合一)(3/4)
,中统的无线电训练班1928年初成立,而贺新此时跟杨樰的谈话应该是在1929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井冈山会师红军进全盛时期、继续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张作霖被炸死、败家子上台易帜等等。
多灾多难的一年总算过去,老蒋的地位益稳固,以杨立仁为代表的这些老蒋的喽啰们总算可以松一
气,一心一意对付
渐坐大的共产党。
他把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大事都浓缩在一句简单台词的语气中。当然观众在看的时候,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不会关注到这个细节,但是作为演员必须要展现出来。
“有点不服气!”
“是吗?”贺新背着手,慢吞吞的踱步,饶有兴趣道。
杨樰表现出来林娥有种与众不同,比如她的目光清冷,面无表,说话往往语速很快。
后世贺新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有网友评价杨樰的表演就是面瘫,不过当时他对这部剧中的三位主角最喜欢恰恰就是林娥。当时他有点说不上来,就是觉得林娥与众不同,特别让
同
和怜惜。
而如今她的这种所谓的面瘫恰恰是黎叔专门为这个角色设计的。首先林娥是地下党,同时又是一个通数字的密码天才。她的职业和她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她应该是一个很冷静的
。
其次林娥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悲剧的
物。一嫁瞿恩,结果
家
的是立华,可能是因为被感动,可能是志同道合,也有可能出于生理原因,两
结合了,最终却夫死子散。
二嫁立青,好家伙,那哥们纯属是在失恋的打击下,在林娥的劝导和哭泣中有了要娶家的想法,但是娶了又不敢面对,妥妥的冷
力。而且两
的结合根本就不是为了
,各自都有自己
的
,更像是一种单纯的搭伙过
子。
这样的你怎么可能让她笑得出来?
而恰恰林娥的与众不同,才吸引了杨立仁。因为他闻到了两有着相同的气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大特务和一个出色的谍报
员本身就是一类
。
“那些不怎么样的同学早就工作了。”
正如杨樰开的第一句话,在清冷的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服气。
贺新则了然一笑,因为只有留下来的无线电班的学员才是他所需要的才。当然他不会去透露自己的这个想法,一边走过去关上办公室的门,一边看似随意的问道:“林小姐,听你的
音好象不是湖南
?”
一个高明的特务很善于在一种放松,近似闲聊的过程中不露声色的完成对一个的考察。林娥作为他点名留下的
才之一,之前已经做了详细的甄别。现在的谈话是他作为中统上海站的主任把最后一道关。
“老家在湖南,生在上海。父亲在怡和银行工作,去年年底被调到天津怡和银行做经理。妈妈和妹妹都过去了。”
杨樰很聪明,很清楚今天的谈话是什么意思,索未等贺新问出来,一五一十全都倒了出来。
贺新一边听着,一边慢慢走到办公桌后面坐下来,而杨樰也一边回答一边起身换到办工桌前面的椅子上坐下。
黎叔对类似的细节设计的很考究,两的移动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在表现林娥作为出身优渥,一个留过洋的银行家
儿的教养,非常有礼貌地始终与自己的上司面对面汇报。
“你怎么没去?”
“没意思,朋友和同学都在上海。”
杨樰语气脆利落。
一个任、有主见、新
的青年
形象一下子跃然在贺新面前。
贺新仔细打量她一番,有些不解道:“林小姐,我注意到你一直围着这么个围巾,难道你不觉得热吗?”
很随意,说到最后还和善的笑了出来。但不管怎么说,他职业就是怀疑,中统上海站的电讯部门是最要害的部门,他必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
面对贺新看似和善的笑容,杨樰很坦然的解下自己脖子的围巾。
“我这里有道疤,已经习惯了。”
说着,拉开领子展示了脖子上那一道长长的疤痕。
“哦,不过这一点儿都不妨碍你的美丽!”贺新语气真诚道。
这里有个细节,贺新在说话的同时,把原本搭在办公桌上的双手拿下来,放在办公桌下面的膝盖上。
这是贺新心设计的一个肢体语言,拍第一遍的时候黎叔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次特地让工具
摄影师对准他办公桌下面手补了一个特写镜
,就见他的手放在膝盖上,手指不经意的在膝盖上轻轻的挠动。
林娥的与众不同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而此时林娥的坦然,作为这个时代新的
所表现出来的有教养,却又有自己的主见和那么一点点任
的“真
”流露,让他第一次对这个
产生了好感。
他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掩饰,然后这个动作同时也表现出他此时心里的波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