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小经纪小演员(2/4)
坚持,用她的话来说,老板的办公室代表着公司的脸面。
此时刚刚装修好还不到一个星期,办公室里若有若无还迷漫着些许的油漆味。
“不好意思啊,程老师。”
贺新朝一个平、微胖,看着很壮硕的中年男子点点
,在他对面坐下来。
“没事,没事。”程强笑着客套了一声。
说着,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汤维,继续刚才的话题道:“我看小汤非常合适,当然她如果说话的音中带点上海话的味道那就更完美了。”
“汤汤,听到伐?程老师已经对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侬拎得清伐?”贺新看着汤维笑眯眯地用上海话跟她说道。
“阿哥,侬放心好勒,我当然拎得清咯!”汤维同样用在贺新听来还有些洋泾浜的上海话笑着回答道。
她虽然是杭州,但在考上中戏之前在上海的一家文化经纪公司当模特混过一段时间,加上她谈了三年的前男友就是上海
,所以程强要求的带点上海
音,一点的都难不住她。
作为小吕子同乡,来自西安的程强一听,虽然他听不太懂上海,但听到这个强调,顿时眼睛一亮,惊喜道:“那就更没问题了。”
《双面胶》这部戏谈的很顺利,程强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导演,要求很低,只要有执导的机会,能把这部戏拍出来就行。
这年影视行业不景气,投资不好拉,土豪难找,新皓传媒能够投资,对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
,什么版权之类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完全是一副往地上一躺,然后土豪请正面上我的姿态。
其实《双面胶》这个剧本的改编程强虽然有参与,但主要的改编工作还是由原著作者,那个新加坡的笔名叫六六的作家完成的。
《双面胶》这个项目敲定之后,贺新跟这位三十多岁,胖胖的,很有感的轻熟少
见了一面,除了双方达成《双面胶》的影视版权改编合作的协议之外,公司“顺手”还把她的处
作《安娜和王贵》的影视改编版权也拿了下来。
这对于一个喜欢写作的幼儿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意外之喜。影视版权改编的费用加编剧的稿酬很丰厚不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够搬上荧屏,这对于任何作家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更何况,新皓传媒的董事长,著名影星贺新还专门告诉她,特别喜欢她的作品,以后如果还有什么新的作品,新皓传媒十分愿意继续合作下去。
原时空中,程强在拉不到投资的况下找到了好友,同时北电出身,仰仗父荫已经执导了好几部影视作品的腾华套。
没错,就是后世著名的《留海堡垒》的那位导演。
腾华套还是有资源的,拉来了国资背景的京城华录百纳的投资,两联合执导了《双面胶》。
两当时还有个共同的好友就是同为北电教师的黄老师,然后黄老师推荐了他的好学生海青出演戏里的
一号丽娟。
之后《双面胶》大火,程强很自然就出局了。然后便开启了六六+腾华套+海青的模式,相继打造了《安娜和王贵》、《蜗居》两部热播剧。
于是因此成就了一个大编剧,一个电视剧大导演,一个大主。
实际上,从见到《双面胶》的第一眼,里面的主角贺新就是为自家
朋友准备的。可惜
家现在眼界高,追求的是电影和艺术。宁可演
物
感复杂、张力十足的《新上海滩》中的
二号方艳芸,也不愿意接这种家长里短的家庭伦理剧的大
主。
哪怕贺新拍着胸脯保证这部戏一定火,但是程好的反应却依旧淡淡。加之这个节骨眼上又出了某未知名的国际大导要选角的新闻来,
朋友现在除了拍戏,心心热热念叨的就是这件事。什么《双面胶》这类就更加提不起兴趣了。
朋友的拒绝让贺新很无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她将来往电影方向的发展还是有利的,毕竟电视剧很容易框定一个演员的类型,束缚演员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就象自家
朋友至今还在努力摆脱身上“万
迷”的标签。
没辙,只能另找选。
一开始,贺新一度在是否选择原版海青有些犹豫。海青之前跟他合作过,虽说没有直接的对手戏,但是也算是认识,有这么一段香火。
不黑不吹,海青的演技还是很靠谱的,原版中的丽娟被她演的很出彩。
但是呢,《双面胶》这部戏是典型的戏保,就这么白白便宜了黄老师的好学生,贺新心里很不甘心。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上辈子开始就很不喜欢那位黄老师,单纯从个观感上,感觉这
既油腻又虚伪,浑身透着一副“小乖
”的
明的生意
的气息。当然这个未必准确,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然后他就很自然的想到了汤维。话说随着《武林外传》的热播,饰演祝无双的汤汤这次也算是小火了一把,听说最近还有不少古装戏找她,从以往的三、
四,一下子提高了
二的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