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习武(1/2)

这一年幽州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史称桀燕。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应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所请,晋王李存勖派蕃、汉马步兵总管周德威率领晋、镇、定三镇联军合攻幽州,燕王刘守光不敢出城正面应战,就一直躲在幽州城内,倚城拒守。幽州本就是河北重镇,自隋唐以来城墙就又经过数次扩建加固,城墙高达六丈,是北方最为坚固的一座城市。

周德威见到短期内难攻幽州,于是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幽州,另外的部分马便分兵四处进攻,先占领幽州周边的地盘再说。但就在这时,朱温亲征河北的消息传来,周德威便传令全军集合待命,暂停了对幽州的攻势。

这次攻打幽州,晋王李存勖倒是没有亲征,一直是坐镇晋阳。

另外就是他在柏乡之战后,由于局势比较安定,忙里偷闲,又为李继岌制造出了两位兄弟出来。一位是侍妾侯氏所生,名为继嵩,另一位晚生一月,乃是李继岌的又一位一母亲兄弟,名为继潼。此时是天佑九年三月,李继岌已经七岁,由于从小注意锻炼,生得身体强健,身材也较之同龄的儿童要高大一些,看上去有十来岁的样子。

此时,李继岌已经跟着卢子谐学完了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所谓的四经,转而开始学习《尚书》和《春秋五传》中的《左传》。儒家经典,素重《春秋》,西汉时期首倡儒家的公孙弘和董仲舒等,也都是研究《春秋》的大家。

李继岌现在的学识,已经很快超过了宗族学内大多数比他大几岁的孩子。

不过李家素来重武轻文,书念得好,会引起一些赞叹,并不会让尊重,有时反而会让族心生轻视。

作为自唐代就以勇悍知名,马背上打天下的家族,一到了这个岁数,便开始炼功习武这也是必修和功课,也是传统。

李继岌的第一位武艺师傅不是别,就是一直带保护他的侍卫统领夏冀奇。他是晋王亲军指挥使夏鲁奇的兄弟,夏鲁奇武艺同强,是史书上有名的后唐猛将,虽然夏冀奇名不见史传,但是想必也不会比他老兄差到哪去。

由于李继岌身体还未完全长成,夏冀奇为他制订的身体训练强度并不高,只不过在开韧带的时候就不那么客气了。

开韧带又叫“抻筋”,这也是习武的基本功之一,最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

自从夏冀奇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后,李继岌就没有几天好子可过……

这些家伙都是粗,不时给李继岌的脑子里灌输所谓的“棍底下出高徒”的道理,然后就毫无地开始折磨起了这位未来“晋军的栋梁”。作为一名穿越者,拥有成年思维的李继岌心智成熟,自从出生后,他就没怎么哭过。只不过当从大腿根处一阵阵撕裂般的剧痛传来,他的眼泪于是就身不由己地自己往外流……

满脸的鼻涕眼泪,让他感到很羞愧,有些无地自容。

这一年来,李继岌白天读书,晚上习武,子倒也过得十分充实。

在李家没有武力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否则也无法收服这一大帮如狼似虎的兄弟及亲戚。实际上古代很多学问已经脱离了现实,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作用,而李继岌一直坚持读书进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希望在今后取得士集团的信任和支持。

李家本身的“野蛮血统”再加上崇尚武力的一贯作风,让沙陀李家很难得到中原士阶层的认可和支持。这也是后来后倏忽而起,又骤然而亡的原因之一。依靠武打天下可以,可是要是用武来治理地方……不全搞套了才怪!

以史为鉴,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只能是借鉴,可不能照搬。

李继岌相信,他脑里后世一些有关于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要更加丰富和合理……

夏冀奇出身行伍,所传授的武技也是大开大阖,讲究简单实用,一招制敌。李继岌在跟着他练习了一年基本功后,终于是开始了学习兵器。短兵就教了一路刀法,总共只有九招,名作唐刀九式。这九式刀法虽然看似简单,已经是包含了刀术的全部基本技巧,想要真正练好,却又是非常艰难。

唐刀九式动作只有九种,分别为劈、刺、斩、扎、扫、撩、挑、推、割,九种基本动作,这每种基本动作又包含了五、六十种复杂的变化,想把这些变化都练得无比娴熟,其后化繁为简,再将每一式的五、六十种变化合并成心念合一,看似随意的简单一招,这不光需要刻苦的练习,还要有对于刀术很的领悟力,才能真正体会和感悟到每一招术的髓。

至于长兵,夏冀奇反而教的他是棍术和枪术。

枪法是在北地十分流行的罗家枪,传说是隋唐时期幽州罗成所创。

而弓马,则是李家必学的功夫……

至于说十八般武艺,按夏冀奇的说法就是样样都学,样样稀松,只学会这三样兵刃就足够了。实际上多学一样棍法是因为军中较量时,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