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归程(1/2)

白天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给那些官员们派来的工匠做完了课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给他们的课程不难,难的是之后的工作。

上课无非就是把自己的设计图给文字化,发到每一个工匠手上,然后根据白天编写的理论课程,再结合实际制造,让每个人都明白其原理。

由于官员们想要巴结朱瞻基,派来的工匠,质量倒是都不错,全是识字的,倒是省了白天不少工夫。

白天不怕把设计图这些东西教给工匠们,机器上面的零件都是白天标准化生产的,所以意味着只有安乐所有大规模生产设备的能力。

而其他学会的工匠,哪怕能独立制造出纺织机,但是成本相较于安乐所生产的还是太高了。

由于工匠们都识字,白天的教学效率很高。

等到差不多工匠们都明白原理和零件制造更换的时候,白天把朱瞻基叫了来。

在皇太孙的亲切关怀下,不出意外的,各地赶来的工匠们,纷纷纳头便拜,发誓报效。

毕竟这时候匠户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朱瞻基能对他们表示接纳,让他们无比感动。

最让白天惊喜的是,其中有一个叫刘戍戎的工匠,对于白天教授的课程,接受度相当高。

不仅能第一时间理解白天讲述的内容,还能举一反三,提出很多由此延伸的用法,这让白天很是激动。

他身边缺少一个能在工学上辅助他的人,不需要多聪明,但是对于工学的理解一定要深刻,不同于唐云那种只能做基础铸造的,他需要一个能将他的想法迅速变现的助手。

所以白天在发现人才之后,马上跟朱瞻基说明了情况。

朱瞻基因为跟白天学了些东西,也明白这种人对于他们事业的帮助,当即就把这个工匠从原先的户所要了过来,让其举家迁徙到了安乐所。

就这样,在教学和发现人才中,时间已经到了永乐十三年10月底。

“大人,看到码头了,咱们总算到家了。”

桅杆上的瘦弱水手,指着一个方向大声向站在船头的郑和汇报情况。

船上的水手们听到了,马上也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果然,没多久,众人都看到一条蜿蜒的海岸线,出现在了视线中。

这时,一直神色冷静的郑和,也不由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船上众人大呼小叫着发泄自己内心的激动。

“都沉稳一些,像什么样子,都是老船员了,别让其他船上的番邦使者看了热闹去。”

“哈哈,大人,咱们这次出海两年多,总算看到咱大明的土地了,开心啊。”

郑和也不由露出了笑意。

“好了,等回家了,有你们开心的时候,现在先把正事办好,降半帆,回家,等到了宫里,我会好好跟陛下为咱们所有人请功的。”

船上又是一阵欢呼。

几个时辰后,正值正午,郑和的船队已经距离海岸非常近了。

“海上有船来了。”码头上的挑夫看到海上连成片的船队,不由自主的喊了出来。

头头一看,这船队威武雄壮,船只精良,数量极多,还树立着大明的旗号,转念一想,就明白这是出海的宝船回来了,也激动起来。

“所有人清空港口,我去禀报大人。”

头头一溜烟就向城内跑去。

没多一会儿,就在船队即将靠岸在港口的时候,当地大小官员都来到了港口迎接郑和的船队。

为首的,正是几个月前向朝廷上奏章要求禁海的宋礼。

宋礼是个水利上的人才,长时间的在外巡游,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

但是他脸上可不像其他官员脸上提前准备好迎接郑和的谄媚,他此刻有些狰狞,只不过因为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反而没人能看到。

宋礼此番是回京述职的,正好行至这里,就遇上了回程的郑和,只能无奈来带头迎接。

让一个禁海急先锋来迎接开海达人,宋礼感觉有点屈辱。

宋礼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在朝中也没有什么派系,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在工作。

他接过了水利巡查的工作,在全国各地游走,就是希望能多帮帮这些穷苦的百姓。

不同于朝中重臣的乐观,见识过太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之后,他对大明王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尤其是当他去到福建,看到本应该在农时耕地的农夫们,被迫征徭役去修缮港口的时候。

他心中对于国家的忧虑达到了顶端。

他问过被迫来修港口的农夫,农夫们对于家中田地无人耕种的担忧,让宋礼感到愤怒。

他问当地的士绅,士绅们告诉他,一切都是因为陛下想要开海通商,所以不得不在农时来修缮港口,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