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白天的新计划(1/2)

安排完白天的工作,朱棣再便没有多说什么。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白天想挣扎一下,毕竟在他看来,以做工代替徭役的方式,才能最大可能的让上层的思维方式改变。

没试过用工的好处,谁愿意花钱去请人,免费的劳工不香吗?

研究科技这种事情白天根本不在意,他脑袋里还记得的那些,掏出来分分钟就能把科技树堆到很高的程度。

但是不解决用工的问题,会引发极大的社会矛盾的。

比如三月时候要征发徭役修路,这个时候大家都要春耕了,去服役的肯定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有了工钱,不仅效率能提升,还能解决钱币不流通的问题。

再说到工业产品的放出,势必会让许多人失去生计。

解决掉一些专门的农人,用金钱把这些人从土地赶往城市,工厂,远比靠市场规律缓慢调节有效率的多。

按如今大明的状况,哪怕是市场调节有个一年的滞后性,都会有无数人饿死街头

白天可不想依靠百姓的牺牲去推行改革。

所以一切的源头,是水泥修路的用工模式能成功,就能用已有的模式,引导改革的发生。

从上而下的改革总是会比自然而然的改革来的快速彻底,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白天不确定应该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朱棣。

因为他这些都是历史上留下的经验,而这些历史,还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发生。

臆想出来的东西,可信度总归不是那么高的。

白天犹豫了一下,还是和朱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这想法从何而来,明明徭役一分钱不花,为何做工收益会更高?

明明我大明这几年风调雨顺,海晏河清,为何百姓会衣食无着?

这些全都是你臆想出来的?”

果然不出白天所料,朱棣不理解白天所说的奇怪的理论。

白天只能硬着头皮,给朱棣做他也半生不熟的经济理论科普:

“按照微臣之前告诉殿下的经济理论,若是这些工业设备投放到市场,会压榨原有的市场,这样让原先的小作坊式的家庭生产模式迅速崩溃。”

白天解释道。

朱棣不解:“为何会崩溃?每家每户自产自足不是很好?”

白天一看,这皇帝的经济学基础不过关啊,只能继续解释。

“因为工业产品,规模大,平均到每个产品上的各方面成本,却比由人手工制作的东西成本低很多,而且在产量方面,更是天差地别。

所以按照市场的规律,在利益的驱动下,工厂会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商人,会来办越来越多的各种工厂。

所以到时候在人力有缺口情况下,商家为了扩大经营,只能提高工人工资,当做工成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还比种地收入多的时候,

以个人为单位的小作坊式生产,就彻底没了活路”。

白天不知道自己的长篇大论,会不会把朱棣给讲蒙了。

幸好朱棣治政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只是没做过总结。

听了白天这些,也是感觉很有道理。

“再说用工的问题,等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候强行徭役,不仅会造成工人们的不满,而被抽调了的工厂,也不得不减小经营或者停摆。

那影响的可就多了,一边是工厂规模缩小,税收减少,而另一边,则是工厂规模始终不能扩大,长远的税收受到了影响。”

朱棣听完,才知道原来用工真的比徭役对于国家来说,要有益的多。不仅能富民,还能富国。

自古以来的思想就是,富民和富国是不可能同时达成的,天下财富有定数,不是子强彼弱,就是彼强此弱。

可若是发展了所谓的工厂,竟然能同时做到富国富民,这是一件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要是人口都去做工了,谁来种地?”朱棣想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人口

“在臣看来,很多人其实只要日子活得下去,一般都不会离开故土,而且就算是都去做工了,臣不是还发明了蒸汽船?

人口,没粮食,我们就用我们便宜的工业成品去换就好了。”

白天充满诱惑的跟朱棣说了倾销的概念和操作方式。

而且白天还有一个底牌,内燃机。

只不过现阶段的话人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缺口,所以还是先用蒸汽机去掠夺一番财富好了,等蒸汽机普及的差不多了,内燃机就能出场了。

内燃机一旦运用到土地上,可以生产出专供耕地播种的农业用车。

只不过汽车研究太复杂,生产线需要的太多了,所以暂时他还不想花这么多的精力去干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