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特战理论手册(1/2)

晋绥军227团的刘参谋上门讨债的事告一段落之后,生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正轨,新三团战士们在驻地区域,继续秉承着出而作,落而息的旧俗,将三座村庄周围上百亩的荒地变成了一片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军事训练当然也没有荒废,农作物一旦种植完成之后,战士们空闲起来,便以连排为单位,局部展开军事训练。

突击队队长兼任新兵连连长段鹏去团部报道的时候,韩烽和段鹏谈论起扩大突击队规模的问题。

韩烽的意思非常明确,“特种作战虽然走的是兵路线,但是突击队的数始终是太少了,再加上老副班长他们的牺牲……”

提到当年在新一团三班的副班长徐丰收,韩烽一时语塞。

都说光似箭,月如梭,回首往昔的时候,过往的岁月仿佛就在昨一般,脑海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却已物是非。

新一团。

老三班。

老炊事班。

这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又很快随风远去,韩烽收起感慨,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多么沉迷于过往,时间总会推着你前行,活着的还得继续脚步,永不停歇,直到生命静止。

“最近在团里物色的怎么样了?”

“唉,团长,俺现在在才知道您那句话说的有多么正确,出色的突击队队员果然不是锻炼出来的,而是天生的。

这段时间俺把队伍里的新兵蛋子们上上下下摸了个遍,为了筛选出天赋优秀的队员,俺还专门儿对他们进行了考核。

结果您猜怎么样,咱们全团现在有上万,筛选了几遍下来,就只有20个战士俺瞅着不错。”

韩烽对此并无意外,“咱们的新兵队伍里青壮本来也不是很多,大多也都是农民出身,有些还是地方同志,筛选不出来天赋出色的战士,也是很正常的事

对了,狙击组组建的事怎么样了?”

段鹏道:“团长,目前发现了三个选,再加上大胆儿,狙击组预计有四位成员。”

“那三怎么样?”

“都是神枪手,俺亲自见过他们的枪法,不加格外特训,100步之外击中一顶盔没有一点问题。”

韩烽点了点,“对于特种作战来说,狙击手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宁缺毋滥,一旦确定选之后,段鹏,训练的事你上上心,必须要把新队员们全方面的特种作战能力挖掘出来,你要随时做好明天就可能进行战斗的准备。”

“是!”段鹏应道。

段鹏离开之后,韩烽就在琢磨突击队的事,现在有一批新鲜血的加,突击队的数有四十多

作为新三团的隐藏王牌,兵力倒也够用了。

至于剩下的战士们,退而求其次,再选上一批来,还是给魏和尚,组成新三团的尖刀连,作为新三团明面上的王牌儿,与段鹏带领的突击队,一明一暗,协同作战。

真到了险要的时候,这样的布置必然可以予以敌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

另外,和段鹏代过突击队的事之后,韩烽忽然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特种作战虽然强悍,但是对于战局的总体改变并不是很大,特别是仅有新三团这一家的时候。

这种底牌自然没必要私藏,韩烽觉得自己有必要让总部了解特种作战的必要以及重要了。

他翻开自己团部的抽屉,里边是他亲笔写的三本手册,陆陆续续大约花了半年的时间,这才将自己还记得的一切整理成册子,一直压在所有文件的最下方,这段时间也没有在意。

现在才想起来把它们翻出来,第一本册子《论特种作战与军团作战之必要》,第二本《特种部队训练手册》,第三本《特种作战之大兵团配合作战》。

这三本册子韩烽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十次,算是倾尽平生在特种理论作战方面所学与实际经验的总结,又加上一些个的见解,这才汇聚成册。

最初的时候韩烽并没有准备将这册子公之于众,因为他很清楚,一门新的作战理论的提出,若是没有实战作为证明,不但难以得到认可,甚至是背道而驰。

那本《特种部队训练手册》倒是给了老团长李云龙一本,后来李云龙还根据这本册子组建了独立团的第一支突击队。

现在根据地已经趋于稳定,形势也逐渐明朗,韩烽觉得这三本册子有必要上给总部了。

“老徐,这三本册子是我根据个的心得总结写成的,你帮我看一看,若是觉得还有价值的话,就帮我把这三本册子给总部。”

再见到徐梓琳的时候,韩烽将这三本已经誊完稿的册子给了徐梓琳。

徐梓琳的手上也是有一本《论特种作战于军团作战之必要》的手稿的,当时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便觉得惊奇,老韩这是开辟了先河,新创了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