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机遇期(2/3)
于轻敌,刘钰笑道:“你们呀,虽然不轻敌是好事,但却一直没想明白一件事。倭
有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幕府。”
“保
本还是保幕府?你是幕府将军,你怎么选?幕府把自己的旗本和直属们拉出来和我们战个痛快,然后为那些大名腾出江户城?”
“遇到这样的事,便想想赵宋南渡之后的卑微,想想永昌年间‘联虏平寇’的
事。”
悄悄灌输着统治阶级无耻的思想,却说的极为隐晦。
陈青海虽还未同化,却对刘钰的这个说法很赞同。
把手里烤出字迹的纸张小心放好,又问道:“如大
所言,倭
不足为虑。但是却不能不考虑荷兰
。若是我们攻倭,只怕荷兰
悄然相助倭
,助其编练新军、改革海军。”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一步快,步步快。幕府体制,注定不行。幕府放权于大名,则幕府亡;幕府不放权,则搞不成。至于荷兰
,或许是个麻烦,但问题也不大。”
借着机会,又把欧洲的一些事和这几个心腹
讲了讲,又说起了贸易问题。
大顺过分开放的政策,有利有弊。
就像是为荷兰提供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营养
输送管,使得荷兰
沉迷在这种“自由贸易”的美好幻境当中。
这就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大顺这边掐死了这根营养管,荷兰东印度公司必然会出现资金流断裂。
原本明末之前,荷兰是把
达维亚作为中转站的。
天朝的货物他们不能直接上岸拿,荷兰
被李旦、颜思齐等
忽悠的做了一个傻到极点的决定,联合英国在澎湖搞了一次炮舰外
,彻底断绝了和大明直接通商的可能,也使得李旦等海商集团彻底控制了荷兰的拿货渠道。
大顺放开了贸易,荷兰
直接在广州建立了商馆,使得
达维亚的中转地位急剧下降。
对
贸易、往荷兰运瓷器茶叶丝绸等,都是在广州直接装船。
他们甚至放弃了在印度买土布等去
本贸易的路线,因为广州的生丝白糖等运到
本利润更高。
一旦掐死,让荷兰
明白真正的自由贸易只是他们的幻觉,东印度公司必然会出大问题:东印度公司只能无能狂怒。就这个时代的投送能力,荷兰顶天能在东南亚投送个两三千
,指望这点
炮舰外
大顺开放?
英荷虽然同盟,但也只是在欧洲问题上同盟。在亚洲,英国
不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死,况且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广州有着巨大的利益。
大顺又不准备对万国宣战,只对荷兰搞事,英国
脑子生锈了,才会放着好好的自由贸易不做,跟着荷兰
出兵,先让大顺断了贸易,再求个开放贸易?
他将这些
况一说,确定众
都听懂了后,询问道:“依你们看,将来是先对倭国动手?还是先翦除荷兰再打倭国?”
馒
想都没想便道:“自是要先对倭国动手的。一则见效快,可以要到钱,让朝廷知道海军有利可图;二则可以
倭
开放贸易,我们的钱也越来越多;三则在倭国有利益的只有荷兰
。”
“荷兰
有两个选择,一是学我们,
倭
通商贸易、取消信牌制度。然而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帮’着倭
驱逐荷兰
,以成天子之诺。”
“二是不学我们,和倭
勾勾搭搭,帮着倭
。则我朝便有借
,对荷兰宣战。”
“除此之外,便是若先打荷兰,我们得不到一分钱的利,反倒花销巨大。大
说的以战养战,根本做不到,只恐朝堂都反对,认为穷兵黩武。毕竟有钱的是荷兰国,非是
达维亚,我们又不能打到阿姆斯特丹。先打南洋,断了贸易,我们又得不到半分钱,也使得江南一些出售生丝砂糖瓷器的商
不满。”
刘钰没有表态,而是询问了旁边的陈青海、杜锋等
道:“你们呢?你们怎么看?”
“我们觉得,子明的想法很对。大
不是常说,战不是为战而战。以往征战,都是耗费钱粮的,唯独大
说过以战养战。既是如此,我等海军的第一战,便该是让
知道大
这话说的没错。”
见其余
也都是这样的态度,刘钰这才笑道:“然也。正是这个意思。倭
的海军不值一提,但是一旦对倭开战,就必要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可以击溃荷兰,然后才能对倭宣战。故而你们任重道远,过些
子法兰西国的船一到,一定要抓紧时间训练。”
“时不我待啊。你们记得我给你们讲过的欧罗
的那件事吧?奥利地国的王位问题,那奥地利国王至今也无半个男丁,年近五十,估计生不出来了。他一死,欧罗
必
,届时便是我等的机会。然而,
的命运,岂能预料?谁知道那奥地利王什么时候死?”
“是故,待法兰西国的船一到,你们必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只争朝夕,只争朝夕,记得这句话。别到时候那奥利地王死了,你们却还没有在南洋打赢荷兰的本事,那你们便是诸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