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对日最后一舔(1/2)

别了白云航,南下上了贸易的福船,趁着风起,便起航去了本,完成他谋划的关键环节。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船上,馒和陈青海等都做了小厮仆从打扮,馒驾轻就熟,也知道不过是演戏,多年当仆的经验还在,业务之熟叫杜锋等叹为观止。

今年的贸易信牌早用完了,四张正常贸易信牌、三张临时信牌,赚了大约20万两银子。

这一次前往本,船上装的更是寻常要杀的违禁品。

粮食。

而且是胶东、山东大灾背景下的粮食。

船舱内,刘钰正在对这几个心腹训话。

“你们几个啊,好好跟米子明学学,既是要装作仆,总得像一些。杜锋你瞅瞅你,这像仆吗?”

杜锋无可奈何,学着馒的样子,说话做事的时候微微低矮了身体,站起来的时候也是要做到下意识地低缩身,不要比“主”高。

“大,咱们这次去倭国,到底是去什么?”

“测绘。测从长崎到小仓、从小仓到下关、从下关到大阪江湖的海况、布防等况。”

“大不是说倭国锁国,寻常不得进倭国吗?”

“我自有手段。”

刘钰嘻嘻一笑,便把自己的手段给这些说了一下。也是为了灌输他们一些新思维和新知识。

中国海商没资格去本游历,荷兰商馆的馆长却需要每年一次前往江户参觐,但这一次刘钰却获得了许可。

之前的贸易中,刘钰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让林允文给了长崎奉行。

本锁国到现在,德川吉宗上位后,稍微放松了一些。

原本是严查任何西方书籍、尤其是汉译本流本的,连徐光启的《友论》,都因为徐光启是天主教徒的缘故,位列第一批锁国禁毁的书目当中。他的这本小册子,在德川吉宗允许书籍流的背景下,可以被正大光明地送到江户。

德川吉宗上位后,本遭遇了灾荒,为了度过财政危机,连大名的“参觐代”制度都改了改。

为了防止大名们尾大不掉,两年要去往江户参觐一年,既是为了控制,也是为了消耗大名们的财力物力力。去一趟江户就得花不少钱,除了守卫长崎的锅岛家和黑田家只需要参觐百,其余的都是一年。

前些年减少参觐时间,让大名们再多缴纳一些米粮,总算是熬过了财政危机,今年刚刚恢复参觐代制,又遭遇了大灾荒。

刘钰之前让林允文捎过去的小册子,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谋一个能去江户的机会。

一则考察地形、勘察各处布防和炮台。

二则就是为了舔一舔,多弄几张贸易信牌,为将来打本攒钱建海军。

小册子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了一下本“正德改铸”之后的财政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前本的钱越铸,含金银量越低。十几年前,搞了一次币制改革,增加了金银含量。

然而,一方面中国荷兰商一船船地把金银往外运;另一方面金银含量增加了,货币总量减少,必然导致通货紧缩。

本是搞实物地租的,也是实物俸禄的。

武士、旗本们发的都是粮食,通货紧缩,粮价跌,他们的子很难过,没钱花。

粮食倒是够吃,问题是作为武士,不可能整天只吃饭,总得花钱。

米价更是在前几年的通货紧缩大中,跌到了最高价时的四分之一。

封建制下,锁国体制,必然要“谷贵金贱”保证体制稳定,米价跌,武士们就经常搞搞动、抢劫一下商,更使得财政问题越发严重。

武士们大规模欠债,幕府虽说搞了个“相对济令”,不受理金钱纠纷。在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制下,不受理金钱纠纷,等同于在告诉武士们:使劲赖账,没事,难不成低贱的商还敢要账不成?

然而终究不太好,这几年武士们不但开始赖账,还开始明抢了。

幕府出了财政问题,也严重损害了刘钰的利益:幕府以为仅仅是金银外流的缘故,又缩紧了贸易,贸易信牌的数量更减少了一些。

本就是一群抢食,现在食物总量少了,抢起来就更麻烦。

本来江浙帮、福州帮、漳州帮三伙就内卷的厉害,现在刘钰又进去了,贸易总量又锁紧了,简直卷出了天际。

他现在又没能力本开国贸易,还需要大量的钱才能攒出其开国的舰队。

是故刘钰的小册子上,就介绍了一下“通货紧缩”的概念。

建议幕府,铸新钱,降低含金银的量,往里面加铜、加铅,保证市面上的货币总量,粮价就慢慢升高了。

你铸那么好的钱,货币总量那么低,大家肯定都屯着钱,谁也不想花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