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2/3)

既然禁不住,那为什么不自己呢?

自己,用死间,还能控制得住。这倒正是一个办法。

因为李淦脑子还是很清醒的,禁,真的禁不住。要是以为能够禁住,那无异于掩耳盗铃,而且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承受不起。

重利,自古可知。本特殊的贸易政策,使得商必然会为了获利不惜犯法。

心既已动,便道:“死间可用,却不可全靠死间。”

刘钰心道,什么死间啊,不过是找个高大上的理由,方便搞走私罢了。我不找个会骑的武士,怎么从本那拿到贸易执照?只是这事我自己可不敢,得和你汇报一声。间故间矣,若说死间大可不必,也就是去探知一下本国的报罢了,难不成还真指望就靠他一番话忽悠当傻子?

“陛下圣明。臣此番练兵,待兵成,死间便可回。而臣欲用死间,不过是借机与倭会面,一则试探,二则请其贸易。若能成,则每年可得几十万斤铜,又能得利,兴建海军。”

“臣以为,若海军兴,倭纵然明白过来那是死间,改革制度、封建改郡县……这都做到了,再改军制,又有何用?艨艟一横,锁其海疆;若其造船,则炮击之、突袭之。难道倭还能把造船厂迁到山上吗?”

这正说到了关键处。

李淦哈哈一笑道:“然!海军若兴,纵然倭真出了商君;纵然我朝叛过去个申公巫臣教会他们陆战之法,又有何用?卿所考虑的,极为周到。朕允了,后做就是,见机行事,若有新法,只要上奏即可。”

“朕于禁宫之中,不能知倭国事。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刘守常,朕还是信得过的。”

笑过之后,脸色又是一沉道:“刘钰啊刘钰,五年之期,万勿忘却。朕要见效。”

“臣必不敢忘。”

“朕问你,那燧发枪事,你可有思路?”

“有了。”

“好。”

他也没问刘钰的思路,而是选择“用不疑,疑不用”。反正给了钱,不要朝廷的半套甲、半只火铳、半顶盔,若是不成,再说不成的。

否则的话,谁也没有思路,到来选择别,李淦又明白漂没是什么意思。刘钰这,至少此时看来,还是可信的。

让刘钰离开之前,李淦给了刘钰半个信物。

…………

回到家里,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准备去查看一下考卷,遴选出合格的

傍晚归来的途中,又去了一趟杨二官胡同,例行公事询问汉尼拔关于法国军事典的内容整理。

才出门行了一阵,拐角里忽然出来一,带着一个斗笠,看不清面容,手里捧着一苗刀。

刘钰下意识地往后一躲,手顺势就摸到了腰间早已经压了火药上了弦的簧枪,然而那却把刀往地上一放,举起双手问道:“可是刘钰刘大?”

问的和气,刘钰手里的枪却没收起,举着问道:“你是谁?”

“某有一身好武艺,又通骑法。本欲考取武德宫,奈何国朝武德宫非是前朝武举,却要考几何算数等学问……”

刘钰心里咯噔一下子,听到骑二字,便已猜到了对方身份,摇道:“不对。你明明是想考虑武德宫,一身本事,弓马娴熟,必可拔筹。然,有辱你师傅,被你杀了,遂逃亡。本朝武德宫,重武艺,轻文笔,几何算数,不过是为了选拔军需胥吏。我说的可对?”

一拱手道:“大明鉴!小正是杀了逃亡,一身本事,奈何有辱我师傅,被某杀了,无法考取武德宫,否则必为魁首。”

说完,将一枚只有一半的信物抛到了刘钰手里,刘钰仔细检查过后,把和李淦给他的那半个一比对,严丝合缝,将令牌往身上一藏,说道:“原来如此。好,且随我来。”

确认了令牌,刘钰也收回了火枪,那跟在了刘钰的身后,没有去往翼国公府,而是去了在武德宫附近的那所小院。

虽好奇,却未多问,而是去备茶。那见刘钰不避馒,也知必为心腹。

“和倭比试刀法,可有信心?”

“不敢称无敌,却也不惧。”

“会骑?”

“弓马娴熟。”

“为何敢有必死之心?忠?利?恩?恨?”

“恩。”

“恩起何处?”

“陛下尚为皇子时。”

“你叫什么名字?”

“大让我叫什么,我便叫什么。”

“很好,原来你叫史世用。”

“是,在下姓史,名世用。却不知表字。”

“平成。”

“是。在下史世用,字平成。祖籍蓟州,学于辽东,是故师傅名声在东南不显。”

刘钰笑了笑,又把刚才说的一番话揉碎了后重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