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九章 妄想(1/3)

他们当然知道“聚义厅”和“忠义堂”的区别。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呵呵呵呵……”

林允文等尴尬地陪笑了几声后,刘钰又道:“所以还是王荆公青苗法的例子。有些事,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都没什么。但有些事,要是朝廷自己做了,那就不好了。”

“这下南洋,怎么下?你们都是豪商,或许不知道底层的子。这底层百姓就算想下南洋,能不能凑够从府城走到海边的钱这都难说。走了之后父母在家饿死,儿卖给老鸨子凑钱?”

“与其这样,倒不如鼓励募民募工。”

“既要鼓励,那就总得让你们有些赚。商嘛,眼里只有钱。只要有钱,就会去做。”

“所以你们不要怀疑这、怀疑那。这对你们来说就是件好事、对朝廷也是好事、甚至对饱受三百年漕运之苦的百姓也是好事。唯独吃亏的,是漕运沿途的蛀虫。你们放心就是。”

“怎么给你们送钱,你们竟还疑惑起来?”

将这些商数落了一番,几十个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尬笑之外,一时间也没话可说。

刘钰又道:“其实算起来,黄淮地区的力,比之闽粤还要便宜。只是,闽粤当地下南洋方便,而在中原地区要自己下南洋就不可能。”

“是以这里面就需要一个中转,一个契机。那就是你们。”

“这种事,其实我也不必说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心里都清楚。只要开出价码,自有掮客贩子帮你们搞定,付一笔中介费就是了,按数钱。”

“但要是少了你们招揽,他们地处腹心,你说能去哪吧?东北、西域、垦蒙,他们都去不成、太远;下南洋,难不成顺着黄河游到大海,再游到南洋?”

“他们不走,要么饿死、要么起事被剿杀、被屠戮。”

“下南洋,方便闽粤的百姓自发下南洋,可解决不了黄淮的百姓求活难。这就得你们出面了。”

“舍不得花钱,移民就是灾难,很容易催出起义。”

“舍得花钱……就算没有上下过手、没有克扣,朝廷也出不起这个钱?”

林允文想了一下,问道:“国公的意思,我们也明白了。”

“我们是商,眼界非能想到朝廷所想,便以己度,以为朝廷也要算计每一分钱。”

“实则不然。”

“对朝廷来说,减轻了漕运负担、救济了黄淮百姓、使得大量百姓下南洋减轻了地矛盾。”

“我们认为的赚,是银子。”

“朝廷认为的赚,是黄淮安稳。”

“是这样的吧?”

“这就像是一个想要折磨屎壳郎,便强迫屎壳郎吃屎,他觉得这是折磨,却不想屎壳郎还觉得是奖赏?我们的想法,和朝廷的想法,就如同屎壳郎的想法,与的想法?”

这个刻意贬损自己这群商的比喻,让刘钰有些想笑又不便笑,只好道:“话糙理不糙,你要这么说,倒也不是不行。你们商量商量吧,先说说这事你们愿不愿意,然后咱们再说细节问题。”

“正好,既然这西洋贸易公司的事成了,过一阵,你们这些,还有大大小小的东,三千两以上的,都去一趟南洋看看。我自准备船只,组织你们去。”

这种场合商量事,也没法避开刘钰。但既然说在商言商,这些只谈利益,也确实没什么需要避开刘钰的。

南洋土地肥沃、尤其是爪哇土地肥沃的消息,又不是宣传了一天两天了。

而且这些年台湾也逐渐开发,不少去那边募民垦荒,新开垦的土地加上气候,使得产量确确实实就是高。

这些商也不傻,也向来知道朝廷的抑兼并态度。可出了海,到了南洋,朝廷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要说让他们出钱垦荒西域,他们肯定是不会出一文钱的。他们没有“收藏土地”的好,土地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盈利的工具。

之前开发虾夷,他们也是了钱的,收益率也不错。

靠着本市场,这几年着实肥了一些份收益也还行,不低。

俵物鱼虾、粮食大豆、配合本原有的那些专门跑东北航线的海商,很是赚了一些。

但终究虾夷开发是份制的。

这南洋漕米,却有些类似于这些最不愿意触碰的“皇商”——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事,比如在刘钰去本之前、比如在云南的铜矿开发之前,朝廷是缺铜的。缺铜,就没法铸钱,于是也用这种买办的方式,出钱让本买铜——但结局都不怎么好。

一方面,是新井白石收紧了政策。

另一方面,新井白石稍微使了些手段,便让宁波帮、漳州帮、福州帮的,先内卷了起来,把定价权扔给本商了。

可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