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2/3)

,送给别看;一些看完了之后,给别讲。

不辩经的时候,说的都是话,大部分都能听得懂,确实感同身受。

而开始辩经,一般是既看不太懂,也不是只剩号,更多的是枯燥的逻辑和让昏昏欲睡的证明,传播力顿降。

这些共和派中的分权派,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到底是想当象牙塔里解释世界的哲学家?还是想在荷兰局中实现理想的政治家?

政治家,尤其是街的政治家,当然可以同时是哲学家。

但一个明智的、有手段的街政治家,绝对不会在街煽动的时候,讲长篇的哲学,而是会敏锐地把握民众的绪并施加以引导;更不会面对他们所期待的受众,明知道文化水平有限,还搬出厚厚的拉丁文经院辩论专用词汇。

即便,他如果不在街的时候,可以长篇累牍地写出一整套逻辑缜密的著作。非不能也,不该为也。

就在社论的方向,从论事变成论理的时候,民间流传的小报,渐渐引导了市民的主流舆论。

有刘钰之前打下的“英国老婆”的下三路的基础,而拿到了海牙惨案煽般资料的又故意弃用这个煽的版本。

很快,一个仅仅存在于民间的、不真实的、但设完整的海牙宫廷的夫妻模样,就成为了大量民众相信的事实。

事实上,英国长公主并不会以床笫之事威胁威廉四世就范。

但是,一来,这种事,没法证明。不可能把宫廷和卧室打开,叫民众来参观,从天亮看到天黑,证明真的不是这样的。

二来,这种事没法解释。

一旦大部分都接受了这个小道消息后,越是出来解释,就越被怀疑是在掩饰。

三来,这种事没办法写书反驳。

历史上满清有个倒是写过一本书,详尽反驳。但不公开反驳还好,一公开反驳,全天下都认定他就是篡位上去的。

也事实上,威廉四世并没有间歇神病;更事实上,威廉四世并没有被老婆整天英国英国的疯,以至于一听英国就犯病;再事实上,英国的长公主的确是有点瞧不起荷兰,但绝对没有诸如“荷兰竟也有此物,吾以为只有英格兰方有”之类的话。

事实如此,可是架不住几年前刘钰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就开始黑,开始传播谣言。

联荷反英的基调,早已经定下。

之前流传甚广的黄色的小报,里面编造的荷兰笑话,有三分之一都是讽刺威廉他老婆的。

笑话之外,那些姿势复杂的喜闻乐见,也有半数是以英国长公主为主角的。

这个调子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荷兰流传的,有真有假,混在一起,假的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经过威廉四世上台之后的民梦想灭,渐渐就全成真的了。

现在这一套下三滥的调调,和当初的如出一辙,传承有序。有之前打下的基础,传播起来便极快。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有悲的洗白。

比如威廉四世早就主动和长公主提出,希望英国那边放开一些对荷兰的经济压制,而长公主怒喝道:若无我爹,荷兰早已亡于法国了。尔等荷兰竟不感恩。

威廉四世反问道:若无我叔祖为英王,英格兰焉有今

长公主曰:你叔祖只是贪图英国王位,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也,若你荷兰并英国,只叫我父亲兼荷兰国王,便报了你叔祖之恩。

威廉四世“苦于荷兰的衰落,对英国支持的需求,担心荷兰数百万百姓陷危险”,无可奈何,只能容忍。

以此为基调,一个逻辑上基本自洽的、比较便于传播的版本,就这么出现了。

的执政官、为了祖国忍辱负重的执政官、虽然对内改革毫无能力压榨百姓一如从前但却是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的执政官。

同一件事,以不同的视角展开,引导的舆论就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康不怠写的海牙惨案的那个版本,只要发出来,必要炸。

完全以受害者的视角描写,又是受害者如何家庭、如何孩子,如何冒着风险去捕鱼,如何在出海之前给孩子准备礼物,一片温

然后就是在海牙宫廷前,为了家庭,跪下求饶,但执政官的爪牙却如何踩断了他的手指、如何殴打、如何折磨、如何在临死前怀里还放着给孩子买的礼物。

又说执政官的爪牙又说什么你们到底是受谁指使?

不捕鱼难道不会别的吗?

你们饿死了是小,影响了英荷友谊是大之类。

虽然也是假的……

但这个视角写出来的东西,和以悲的、无奈的、无能、但却是真正民族主义者的威廉执政官的视角写出来的东西,引导起绪来就完全不是同一个方向了。

大部分通病,谁是主角,便容易在感上代谁。只要换个视角,叫门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