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毛遂自荐(1/3)
“你说的在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对下属的夸奖,刘钰是从不吝啬的。
略微考虑之后,刘钰道:“这样吧,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晚上开个会讨论讨论。还有关于在淡马锡筑城之事,也派
尽快去考察,算一算报价。”
“一旬之内,我就要派
先回京城报捷,亦让朝中准备准备‘万邦来朝’之盛事。”
“这,可是正儿八经地朝贡,却不是通译篡改把外
非要改成朝贡。”
“到时候,若不提前通知,数百
、甚至可能千
规模的南洋诸国贡使去了,倒失了天朝体面。”
…………
月余后。
紫禁城书房中,皇帝李淦将刘钰关于南洋四军镇、以及构建淡马锡要塞的奏请先放在了一边。
将南洋诸国要来朝贡的消息,叫
送去天佑殿,由天佑殿和六政府负责。
皇帝先拿起来的,却是一并送过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账目统计表。
戴上眼镜,皇帝第一次对这种繁琐的账目如此上心。
好在送来供“御览”的账目,都是经过仔细整理的,虽然繁琐,但是一些重要的数据都有了统计。
皇帝并不怀疑南洋很值钱。
不管是出于刘钰一贯判断正确的信任。
还是出于正常思维也明白香料这东西赚钱。
等皇帝翻看整理统计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账本之后,真正看到荷兰
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后,皇帝此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花了那么多银子建的海军是值了。
不过,这里面最让皇帝触目惊心的,还是香料在本地的收购价、在阿姆斯特丹的销售价之间的区别。
除了香料,上面还有包括茶叶、瓷器之内的中国货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价格。
虽然刘钰出访欧洲的时候,早已经将这些数据带了回来。
但此时配合着这详细的、具体每年赚多少钱的账目,同样的东西给
带来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翻阅过这些账目之后,皇帝摘下眼镜,缓了缓有些发涩的眼睛,便叫
将刘钰之前递上的一份奏折取来。
这是一份不经天佑殿的奏折,直接递给皇帝,天佑殿也无权查看和批阅的。
上面的内容,就是关于攻下南洋之后怎么办的。
除了与荷兰合作这件事外,最重要的还是垄断公司的形式和
质。
以天朝而论,皇家垄断算是非常传统的一种
况。
有盐铁论打底子,有盐铁专营的两千年基础,垄断专营是最符合天朝朝廷习惯的做法。
不过,刘钰在奏折上,却希望采取一种
份制的方式,尽可能募集民间的资本。
朝廷可以以垄断权直接作为
本,吃
分红即可。最好不要让朝廷专营垄断,因为朝廷管不过来。
搞成郑和模式,花费太大。广阔的南洋,要面临走私、海盗、起事、
动、反抗、西洋
渗透种种
况。
如今有东印度公司的账目配合,方可直观地了解到,东印度公司到底在南洋花了多少钱。
若不搞成郑和模式,则又需要皇商负责。而皇商贪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与其这样,不如师夷长技,以
份制募
的行事,聚合民间资本。同时,朝廷以垄断权
,每年分红。
当然,大顺的国
和英国荷兰完全不同。不要说大顺,就是法国、西班牙等,也不可能全盘复制英荷东印度公司的模式。
就大顺来说,让一支私
的、民间大豪商参与的公司,拥有武装、战舰、海外的治权、法权、甚至开战权,这根本就不现实。
绝对不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
包括一直试图搞南洋贸易的刘钰,也从未对此有过一丁点的幻想。
谁要是敢提出这个想法,皇帝肯定会发怒,若在朝堂提出来更是会直接炸锅。
对
本的贸易专营垄断公司,有其特殊
。其一是
本自己也锁国,所以在市场端堵住了走私渠道,对
贸易公司本身也不需要大规模的武装;其二就是对
的贸易垄断公司,说穿了就是个二道贩子,收货卖货的,最多也就考虑一下海盗而已。
但若在南洋设置贸易公司,就不得不考虑很多的事项。
管理、治权、外
、政治、朝贡、缉私、对抗西洋诸国的骚扰等等这些,可比对
本的垄断贸易负责的多。
只靠民间资本,根本玩不转。
但若是朝廷亲自下场,搞成皇室垄断郑和模式,亦或是皇商专营模式,又根本无法杜绝走私,而且贪腐得惊出一片天。
故而刘钰的建议是,既要借用民间资本分担统治南洋的花费,又要尽可能保证按
分红讲诚信——皇帝若不想讲诚信的成本极低,在英国可能会被资产阶级摁着
让他知道不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