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苏舞:咋就成她的锅了呢?(1/2)
平远县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林廉从祁铭那边敲诈了十五万两银子,盘算着等秋收结束,县里的百姓都闲下来,就开始他的赈灾善后,也就是以工代赈。
首先,自然是把整个平远县境内的河堤好好整修一遍;其次,把平远县境内的道路都给整修一番。
为了给这两项庞大的工程提供足够的钱粮支持,林廉一早就让去收购了许多的米粮回来。
然而,等秋收结束,林廉派去各个村镇张贴告示,召集青壮民夫准备
活儿的时候,他才悲催地发现,青壮民夫,大半都已经从村里离开,往黎南国那边赶了过去。
他费心费力地敲诈祁铭十五万两银子,就是为了把留在平远县。可现在,他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就是找不到
活儿。
“到底咋回事?”
林廉瞪眼看着自己的幕僚账房,感觉很不现实,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大,这事儿,好像是长平公主那边闹出来的!”
林廉的师爷毛进小声开,“长平镇那边,长平公主发了告示,说是黎南国那边冬天也可以种粮食。”
“然后,长平镇各个村子的,就都组织了起来。”
“这事儿,还是苏耀顺子爵带着去的。”
毛进可是林廉的左膀右臂,对林廉在平远县为官,帮助甚大。
平远县境内发生的大小事,基本都是瞒不过毛进的耳目。
长平镇那边,苏舞弄出那个告示的时候,毛进就知道了。但是呢,毛进并没有太把这事儿当回事儿。
在毛进看来,苏舞这个公主,到底是个小娃娃。
小娃娃搞的事,能当事儿吗?
可惜,就是毛进的一时大意,让林廉处于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囧地。
“就这?”
林廉听了毛进的报告,想法跟毛进是差不多的,也觉得就凭苏舞的一个告示,凭什么就能把整个平远县大半的青壮给拉去了黎南国?
“大,会不会是因为苏耀顺子爵啊?”
“小的可听说,苏耀顺子爵可是在黎南国待了不少的子,秋收前才回来。”
“不至于吧?”
不得不说,林廉虽然是个清官,也是民如子的
子,可是他到底是脱离百姓太久,看问题有些时候,也难免犯了经验主义,有些想当然。
然而,不管林廉多么的郁闷,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
计划中,十五万两银子用不完,还会剩下不少。
可现在,他只能多花银子。
除此之外,还得将原本的自愿活儿变成了强制
的役差。毕竟,没有去往黎南国的
,都是偏懒惰的。
想要这些自愿
活儿,简直就是痴
说梦。
在官府的强制命令下,又有不算廉价的工钱可以拿,平远县的河堤终于开始修缮。
工程开始的那天,林廉则带着到了崖上村。
经过几天的调查,他已经明白,造成她现在无可用的根本原因,还真的就是苏舞的告示。
其中,也有一点儿苏耀顺的原因。
毕竟,如果去黎南国没有搞,这崖上村的苏氏族
,不会一
脑地往那边跑。
有了崖上村苏氏族的带
作用,又有宋家沟一帮
的跟随,这事儿就形成了连锁反应。等到越来越多的
往黎南国去,平远县各个村子也就被带动了。
事实上,被带动的不单单是平远县的百姓,临近的几个县的百姓,也都在有样学样。
町照府在这一次的雨成灾中,大半地界遭了灾。
知府颜克微也在寻思着以工代赈的善后补救,然后,他遭遇了跟林廉一样的窘况。
有钱有粮就是没有!
颜克微作为知府,在发现异常后,就给下面的县令们去了书函,然后就从平远县令林廉这里得到了一个差不多的真相。
知道了事的原委,颜克微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忧心。
高兴的是,治下百姓如果能从黎南国多种一茬庄稼,就解决了之前水灾的影响。可忧心的却是,万一百姓们觉得在黎南国种地更有前途,他们会不会拖家带地搬去黎南国。
作为地方官员,辖区的户籍丁数,也是为官考核的一大指标。
颜克微发愁,林廉更发愁。
因为,平远县是重灾区,去往黎南国的百姓比例也是最高的。
这要是百姓去了黎南国后动了搬家的心思,他的考评,连及格都困难。
想到之前苏舞帮他解决了差钱的问题,林廉只能再次找上苏舞,希望她能再给他出个主意,至少让他的考评不至于太难看。
“下官林廉参见长平公主!”
见到苏舞,林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