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029章 仙霞贯观摆摊档(2/3)

,但是制鞋底还需要经验老到,一般的人做的不如老妇人做的密实,年轻人做的鞋底没有几个人会买。

当然,这也是仙霞贯和雩县人的可爱之处,不会轻易说谎,朱学休无法去埋怨这对姐妹花。

远远的站了老半天,为了赶时间,早上连饭都没有吃就出去去了九山,光裕堂大少爷只感觉口干舌燥、饥渴难捺。

瞅一瞅,‘番薯’不在跟前,不知去哪里,以他的块头,估计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不知猫去哪个角落里吃喝去了。

朱学休没有责怪‘番薯’的意思。只要他没有回家做活,主院就得承包‘番薯’的一日三餐,像这样半中午的吃食,需要‘番薯’自己掏钱。

就近选了一个小食档前面看了看,有酒、有笑枣、有麻圆、还有一个小蒸笼上正蒸着热气腾腾的墨绿色的米果。

朱学休心里有些好奇,不过没有直接问出来,来到凳子前坐了下来。

“来碗酒酿。”

“来了,来了,大少爷你要喝酒?”

老板嘴里问着,但手上却是不停,直接从桌面上叠着的一堆大碗里拿出一个碗来,给光裕堂的大少爷盛了一碗酒,送到朱学休坐着的矮桌上。

这种碗不是粗瓷大碗,而是一种叫汤碗的细瓷器,坯更白、口子比粗碗要小少许,但碗口更高,不比粗瓷大碗少装多少,一碗就能装一斤酒。

朱学休端着碗品了一口,觉得味道还不错,口感偏甜,正是他喜欢的类型,这才放下手里的酒碗,开口问道:“怎么就有植耳米果了,花开了,不是要再过些时日才有的么,你自已家里种的?”

植耳草是艾草的一种,植耳米果就是用植耳草混合糯米粉制成,食物里带着植耳草的清香、微甜,又香又软,是很多的人爱。它一般就在初春、正月十五及以后,天气暖和后才会生长、开花,因此朱学休有些奇怪,现在可不到正月十五。

“呵呵,大少爷说笑了,田都种不过来,谁还指望着种草啊。”

老板呵呵笑,嘴里说道:“我家屋后面有块空地,以前是个池塘,去年底干了,露了出来。昨天我去看时发现边上长着草,这才摘了回来,做了几个米果。”

“大少爷你喜欢?……要不来几个?”

老板到底是生意人,解释过后就开始招揽生意,朱学休也没有矫情,当即点了点头。“来几个吧,怎么卖?”

“一升米10个,换成票子也是这个价。”

仙霞贯做生意,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前的十几年,只要涉及到吃的东西,不管是油条、包子、麻圆,所有的米食、面食,哪怕是枇杷、杨梅之类的,交易时都是以米论价,一升米换多少,如果没米,就将米换成当日的米价换算,会钞。

一升米就是一斤半,也就是750克。

“行,那就来10个吧。”

朱学休心里略想,换算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朱学休一边点头,一边对着正在两位姐姐身后“添乱”的小斧头招手,让他赶过来,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纸纱,从中抽出来两张,递到一路小跑的小斧头手里,对着他示意着街对面。

“看到小河沟对面那个门面很大的店铺没有?……那里卖豆浆、油条,还有包子。”

“你拿着这钱过去,让他们送几碗豆浆过来给你姐姐她们喝,另外拿几个肉包子,你们一起吃。”

小斧头早就和朱学休厮混的熟了,听到话后没有半点客气,拿了钱转身就走。

只是一小会儿的时间,就有店伙计端着案盘,上面摆个两个粗瓷大碗,还有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随着小斧头一起送到了蓝念念姐妹的摊档里。

放下之后,那店伙计就走了,过会才会再来收碗和案盘回去。

仙霞贯及雩县周边的女人很少在外人面前进食,不管是流食、零嘴,还是米饭。不过朱学休相信她们姐妹俩能会想到办法进食。

果然,重香叫喊了半天,也是口干舌燥,看到案盘上的豆浆和包子,正中其心意。拉着弟弟和蓝念念在前排挡着,就在摊档后头,姐姐和弟弟并排的两个屁股后面,蹲在地上吃开了。

连续吃过两个包子、一碗豆浆,重香这才站起来,示意大姐蓝念念。

蓝念念年纪到底大了,不好意思蹲在地上进食,想了想,就在摊档转过身,面部朝里,抬起袖口挡着嘴巴和大半个脸,低着头,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把豆浆给喝了,包子没动。

等两个姐姐都吃过了,斧头才再次跑回了朱学休身边,把剩下下钱还给了大少爷。只在他干坐着,对面前的植耳米果却是不动,惹得朱学休好生不满。

“到祠堂把你嘴养刁了,植耳米果都不吃了?”

小斧头离开家里,到光裕堂祠堂里的小学堂上学后,伙食比在家里要好很多,脸上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菜色,面色红润,显得很是健康。

听到朱学休这样打趣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