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013章 母子夜里赶路(2/2)

裕堂因此多了几百亩,每个人都平均比我们这上面多三四分,没亏了他。”

“嗯,嗯……”

妇人头头是道、满脸笑容,那位表嫂也是一脸笑意,连连出声、点头附和。

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每家每户都分到了田,但是国民政府为了封锁苏区,把村民迁到一起,很多人又因此失去了当初分到的土地,后来工农红军离开后,集中村又改变成自然村,回到当初生根发芽的地方,政府才又重新划分田地。

在这个时候,邦兴公出钱拿到了田地分配权,把战争中死去的人口抽了出来,变到了光裕堂名下,里面不知拐了多少道弯,情况错综复杂,但很多人还是知道一点详情

说到这里,老妇人嘴里没有告诉表嫂,除了仙霞贯,邻乡的乡民都是给钱才分了田,没钱或者钱不够的都不给田,只有邦兴公两手空空的把当初的田土还给了大家。

表嫂也同样没有告诉老妇人,她所在的村子旁边,就是金坑镇,那边负责分田的人,都是家里拿了大头,战争之后人口是少了,但分到每家每户的田土还不如当初的那份,要不数量变少了,要不土质变差了,再不抵,也是灌溉条件不如以前了。

两个人都没有提这些,就这样热热闹闹、虚情假意的虚应了几句,过后,表嫂就带着儿子起身告辞,向南走去,陂下村就在仙霞贯的南面。

妇人站在家门口,目送她们母子一路远去,等快看不到人影了,老妇人才恨恨的对着对方母子的背影开喷

“穷鬼,穷不死你,邦兴公年年收那么多钱粮、票子,这都还没收怕你,现在还想着凑上去。”

“自己都吃不饱饭了,还想着人家屋里几百口人,管别人!”

“我呸……”

妇人远远的朝着南面啐了一口,不知她啐的是眼前的母子,还是远在陂下的邦兴公。

过后,老妇人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拿着水瓢,想想灶前马上要做饭了,赶紧的收了声,转身送回去,只有那对母子,两手牵着,在马路上越走越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ps:写到这里,我的提一声,估计很多上了年纪书友,在年少的时候,都有曾经陪着母亲走夜路、走远路的经历,我也是经常这样。有很多人以为是母亲胆小,想找个人作伴,其实事情的真相未必不是这样。

母亲找我们作伴未必就是胆小,当年我们的母亲都是风华月貌、正值年华,拿现在的年代,在那个年纪估计很多都还没有结婚,而当时民风与现在不一样,闲言碎语比较多、能杀人,所以夜出需要有一双眼睛,为她做证,十岁出头、十岁左右、刚刚懂事的我们就成了母亲最好的选择。

年纪太少的不要,不仅是不懂事,赶不了多远的路,更多的是因为年纪太小,脸面没有毫光,容易遇上脏东西。(这是采用老一辈人的原话,不解释牛鬼蛇神和信仰问题,不喜勿喷。)

ps:怎么样,看到这里,有感触的请写下你的留言吧。谢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