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大夏监国(1)梅与刀(1/2)
东兴三年,公元1653年,又是一个春季。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支约莫二十多的骑队行进在尼布楚河东岸的道路上,你没看错,就是道路,自尼堪1625年起兵后,一直到如今接近三十的时间里,尼布楚大
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大
原上,出现了好几个城池,除了
原,在靠近几条较大的河流附近,还出现了农田。
有了这些,自然就修建了道路,何况还是当今皇帝的老家所在。
骑队以年轻为主,都穿着在如今大夏国年轻
中比较流行的呢绒大衣,这样的呢绒大衣,若是加上肩章、领章,再加上军帽,便是此时瀚海军在春秋季节常见的军服了。
“看,前面就是尼布楚山!”
队伍中有喊了一句,听到这话,队伍中有两
的身上不禁抖了一下。
这两中,左边一
约莫十八九岁,长相英挺,而右边那
年纪略大一些,也就是二十左右,比他身边这
略矮一些,但更粗壮一些,满脸的剽悍之气掩盖不住。
在他俩身后,还有一,约莫二十五六岁,身形与右边那
差不多,长相却与此时陕北一带的汉子相似,那就是貌似憨厚中带着一丝冷酷的神色。
在他的旁边却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刚才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喊叫声,眉不禁皱了一下,不过看到眼前那座尼布楚山时,也不禁怔住了,只见他握住缰绳的左手还微微颤抖着。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约莫四十上下,却是一幅典型大夏文官打扮,他倒是有些好奇,骑在马上时不停地朝四周张望着。
“驾!”
最前面那英挺少年扬起皮鞭抽打在马身上,暗红色高大马高声嘶鸣一下后便向前猛蹿,附近的
赶紧跟上。
尼布楚山,被尼布楚河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河东之山叫东山,原本是鄂伦春部落柯尔特伊尔部落的领地,河西之山叫西山,原本是茂明安蒙古部落的领地,眼下却都成了柯尔特伊尔部落的地方。
以前的鄂伦春部落,为了方便狩猎以及躲避敌,希楞柱(窝棚)多半建在靠近山脚的地方,如今却全部依靠尼布楚河搭建,并且由以前清一色的希楞柱变成了眼下大部分是砖瓦房、木屋,少量希楞柱的格局。
在河东,那里的房屋已经隐隐形成了一座街市,在街市的东面,有一片庄园,那里有牧场、农田,一片三进的四合院掩映其中。
一行抵近街市后并没有进
,而是拐到了一条小道,直通那座庄园。
没多时,庄园门,一位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老者在一众老小的搀扶下正在等候他们。
当先那两见到后赶紧在远处就下了马,小跑着来到那老
的面前。
“外孙/孙儿拜见外公/爷爷”
这两说的都是索伦语。
那老见了也是老泪纵横,挣脱众
的搀扶,颤颤巍巍来到这两
面前,一
一只手将他们扶了起来。
此时他突然跪下要向那英挺少年施礼,吓得那少年赶紧也跪下了,里还说道:“外公,千万不要如此”
这两一跪,旁边那位叫爷爷的少年只得也跪下了。
那老者倒是开心的很,仔细盯着这两看了看,最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这一笑,包括这两位少年在内都大笑起来。
那英挺少年将老者扶了起来,并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老者叹道:“莫德里,一晃就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间,没想到这世上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原来这老者就是大夏国当今皇帝的老丈,皇后多西珲的老爹,原尼布楚山柯尔特伊尔部落的哈拉达乌力吉,多年前他就辞去了所有的官职,又回到尼布楚山颐养天年了。
这英挺少年自然就是尼堪的长子,今年十九岁,汉名孙德威,索伦名莫德里,在去年被尼堪正式册封为太子监国者。
而他身边这位则是从小与他一起长大,先是伴玩,后来是伴读,如今是他的护卫队长,同时还是东宫宿卫目的阿楚珲,乌力吉长子阿克墩的儿子。
而中间那位二十多岁的汉护卫叫王进宝,是大夏国军校出身的新一代佼佼者,眼下也是东宫的护卫
目,阿楚珲代表着漠北诸部,而王进宝则代表着汉
。
对了,王进宝,就是后世大清河西四将之一的那位。
那两位中年汉子,一位是牧仁,瀛洲首任总督,后来长期担任理藩院总理者,他是当时尼堪手下的十八骑之一,骤然见到尼布楚山,自然感慨万千。
而那年岁少一些的,则是如今的礼部右侍郎王骘,东宫詹事府詹事,孙德威事实上的首席政务老师。
身为监国,孙德威却只带了二十多,不过这一路走来也并没有什么意外,还是尼堪在临行前说得好,“威儿,你只管去,这世上,
家在乎的是你老爹,对于你,
家才不在乎,放心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