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1)人字第一号(1/2)
将时间往回拨几个月。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尼堪对投降的文官们寄予了厚望,不过令他略有些失望的是,像范文程、马国柱、鲍承先等有名的全部跟着豪格跑了。
但洪承畴、姚恭等还是让尼堪十分看重。
这个时候,满清虽然在中央一层设置了六部、都察院、弘文馆等机构,不过大权依旧是掌控在满洲贵族手里,而在地方上,则几乎全部按照八旗制度来管辖,也就是说,比如铁岭城,遏必隆既是此城的镇守使,又是城池附近旗的主子,除了收取自己那一份租子,还要替朝廷收取税赋。
故此,清国灭亡之后,能够向大夏国投降的文多半来自六部、都察院、弘文馆,或者给各旗主当包衣
才的文
。
像洪承畴这样重臣,一开始也是镶黄旗的包衣才,就遑论其他
了。
最终,主动向大夏投靠的文官也有一百多,大多是汉
,也有少数满
和朝鲜
。
这些全部进
到军政学校政务分校,与彼等期盼中的“值此风云际会之际,北方蛮夷之辈必定是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不同,这些
竟然安排彼等如同那些投降军将一样五
一个房间,住上了大通铺。
“简直有辱斯文!”
在辽东时,这些文虽然都是
才,不过一旦
了八旗,还有另外的
才伺候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后都屈服了,一旦
了旗,还能在六部、都察院、弘文馆讨得一官半职的话,皇太极还是很大方的,多半会在盛京、辽阳赐一座宅邸。
如今,彼等的宅子倒是没有被大夏国收回去,不过并没有立即任命官职,还要集中“学习”半年再说,对于这些自诩“饱读诗书”、“通”“经世纬国”之道的他们来说自然不大乐意,勉强来了之后一看这住宿条件,这内心肯定是一万个不乐意。
说话的是一位弘文馆的学士,浙江,叫王文奎,四十五岁,原本是浙江的秀才,到永平游历时不幸被俘,最后被带到了沈阳,皇太极登基后
了弘文馆。
王文奎所在的房舍是字第一号,除了他,还有洪承畴、雷兴、马鸣佩、曹荣光四
,组长嘛,自然是早已经投靠了大夏国的曹荣光了,他是正经的永平秀才,而雷兴、马鸣佩两
都是辽东本地
,也是大明秀才出身,在皇太极登基后第一次科举考试中,两
都是首批的大清举
。
五中,除了三十出
的曹荣光,剩下的几
都是四五十岁的
了。
王文奎身材瘦小,后世在大清还当上了漕运总督,肯定也是有些能力的物,何况,在此之前,他虽然只是弘文馆的普通学士,不过却很受皇太极的信任,几乎就是他的“秘书”。
曹荣光能受到大夏国的重视,还能在辽东这片文官生存空间极为狭窄的地方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独到的地方,何况他还是教官指定的“组长”,一听王文奎这话便一声冷笑。
“王大学士,听说十四年前你在北京城讨官,耗尽身上盘缠也一无所获,最后来到永平寻亲访友,被建俘获后一味委曲求全,来到辽东后,以包衣
才的身份
了整整七年”
“七年里,你种过地、伺候过主子饮食起居诸务,听说每天晚上还要给主子洗脚,哈哈哈,每事了,还只能睡柴房、牲
房,你七年都熬过来了,如今换了新主子,没有
让你做牛做马,沈阳的宅子还保留着,来到金州之后,放眼望去,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非是
多一些罢了”
“哼,再差,能差过柴房、牲房?!”
曹荣光是永平,祖上是大明的世袭百户,他身材高大,来到辽东之后便一直在马光辉军中做事,与军将们打
道多了,这说话行事中无形中也带着几分军旅做派。
何况,如今的他已经将脑后的金钱鼠尾剪掉了,戴上了一顶唐巾,说话时左手捧在腹部,右手对着王文奎指指点点,而洪承畴等却还是以前的衣冠,这气势上不免就弱了几分。
王文奎正欲反击几句,曹荣光却继续骂道:“你个不孝子孙,离开双亲十多年,没有去过一封书信殷勤问候,可有半点孝心?幼儿幼都已成年,娶妻的娶妻,嫁
的嫁
,你身为
父,可尽到了半点责任?”
此话一出,王文奎张大的嘴立即闭上了,他颓然跌坐在大炕上,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还微微颤动着,面上也是白一阵红一阵,显见得曹荣光刚才的话确实触动了他。
其实他自从考上大清首批举后,当即娶了满
子,如今又有了新的儿
,远在浙江会稽的亲
恐怕早已经忘记了。
剩下的几中,洪承畴被俘时间尚短,何况等他被俘时,像他这样的
自然不会打发到普通旗
家里当
才,而雷兴、马鸣佩两
是当地
,不存在与亲
“千里相隔而不能见”的问题。
不过那马鸣佩却不管这些,他今年才三十八岁,十七岁便被皇太极相中,后来又顺利考中第一批举,清国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