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朝鲜的全州(2/2)
这么一大队船只闯万顷江,普通老百姓根本在乎——那都是挂着大明旗号的船只,彼等应该是到全州府去的,
全州的老百姓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如今负责全州军事的却是两名明——壬辰倭
时留在朝鲜没走的大明将领秋水镜的儿子秋芦、秋荻。
秋家兄弟掌管全州的武事之后便暗中与大明淞沪一带的商家贸易,一时不断有大明的船只往来于全州的万顷江、东津江。
不过如此多的船只实属罕见,但是随行的还有朝鲜水师常见的船和板屋船,老百姓于是一个个都释然了——敢
朝廷的水师已经与大明联合起来做生意了。
朝鲜从大唐开始,历来都是中原统一王朝的属国,由于土地贫瘠,并不能筑造宏伟的城池,多半是土坯墙而已。
全州及其属下的三县均是这样,都是低矮的土墙,最高的全州也就是一丈半高,三个县城更是仅仅一丈而已,朝鲜的城池还大多没有护城河,敌若是想铆足气力攻打的话倒是能一鼓而下。
奇怪的是,这支约莫百余艘船型混杂的船队并没有直奔靠近大山的全州,而是直接去了万顷河北面的金堤县,在一个黎明时分,当城池靠近万顷河的南门刚刚打开之时,船队的士兵突然控制了南门进而控制了整个城池。
可怜整个金堤县只有两百名士兵,船队几乎是一鼓而下。
控制金堤县后,船队立即控制了四座城门,城池许进不许出,同时将大牢里的囚犯全部释放出来,让这些打开了县衙的粮仓,将刚刚收获不久的稻米全部搬到了船只上。
这还不算,船队将三成的稻米全部发放给了城里的穷苦家,一时城里欢声雷动,争着给船队搬送稻米。
搬空金堤县后,船队如法炮制,又北上控制了益山县,将益山县的粮仓也搬空了,最后船队回到了海边的万顷县,将该县的粮也搬了个
净净。
与大明一样,接受了船队粮食和财物的老百姓可不敢再在朝鲜境内待了,纷纷要求跟着船队走,船队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
于是,在又加强了几十艘大船后,船队带着几万石稻米南下了,几后便抵达了济州岛。
这个船队,自然是从鹿岛南下的尼堪船队了。
这几万石稻米便是已经迁到此地的汉以及朝鲜
过冬的粮食。
等全州的秋家兄弟带着军队赶到万顷县时,船队早已扬帆远去。
济州岛。
如今的济州岛已经成了一个异常热闹的所在。
与朝鲜其它地方相比,济州岛却是一处特殊的所在。
首先从出产来说,此地不产稻米,却盛产荞麦。
同时该地又是朝鲜王国最大的马场以及制作弓箭的场所,历次流放的罪犯不是种植荞麦的农,便是养马的牧
,或是制作弓箭的匠
。
不过随着阿斯兰大汗的主,济州岛正在发生某种变化。
弓箭、马匹、耕作在继续进行,不过相关员的
顶上已经去掉了“xx
”字样,全部恢复了平民的身份,就这一项便使得岛上的大多数
对尼堪感激涕零。
从七月份到九月份,济州岛已经迁来了约莫两万户辽东汉,这么多的
若是与朝鲜
争食的话势必造成大
。
不过岛上并没有出现子。
尼堪控制济州岛之后,立即让对济州牧使府、大静县、旌义县的城池进行了拓宽、加高,扩建后的城池全部住进了汉
。
而迁来的汉也成了建造工程的主力。
还有一事。
济州岛本事是一个火山岛,岛上遍布厚厚的火山灰,在尼堪的提点之下,岛上的工部匠已经制出了用火山灰、石灰、黏土混合而成的土水泥。
在土水泥的加成下,三大城池的拓宽、加高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等尼堪的船队抵达后,三座城池的改建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在东南风的尾上,尼堪的两百多艘
船又运送了几批汉
去了海参崴,不过到了九月份以后,海面上的北风逐渐增强,南风逐渐减弱,想要继续大规模运送汉
去那里已经不可得了。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尼堪占据济州岛的事终于被皇太极、李倧侦知了。
就像呼啸而来的北风一样,对于尼堪来说,一场剧烈的风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