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罗察巴图尔和富察费扬阿(1/2)
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北端的江流
大平原后就像撒欢的野马一样纵横驰骋,沿途形成了大量的开叉、分支以及水泡子。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平原上撒欢了大约五百里后,在她的东岸附近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集市,当地叫扶余,原本是北边的达斡尔
与南边的锡伯
互市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大的市镇,市镇坐北朝南,中间一条街道,街道北边都是达斡尔
的木屋,街道南边则是锡伯
的木屋。
扶余也大致是两部的分界线,以北属于达斡尔,以南属于锡伯族,当然了,其中或多或少也夹杂着一些鄂伦春、鄂温克部落,不过多是靠着大兴安岭的部落。
都在平原上讨生活,两个民族的建筑也与其它地方的同族大为不同,多修建了木屋,建筑样式有像中原的,也有像朝鲜的,不一而足。
生活方式也与其它部落不同,他们是以农耕为主,辅以游牧、渔猎,在科尔沁诸部没有进江流域之前,是大兴安岭东部最强盛的部族。
眼下却是依附于科尔沁右翼诸部的部族。
按照他们自己部族相传的叙事诗以及神话故事,这一支达斡尔族也是契丹贵族的后裔,而这一支锡伯族是北宋时期崛起于黑山北水的金国贵族的后裔。
不过几百年过去后,祖先的荣光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活下去,依旧是两部最重大的使命。
达斡尔部落中,最大的一支叫罗察,现任哈拉达叫图尔,手下有五百多户,若是加上其它一些达斡尔部落,总户数也接近三千。
锡伯部落中,最大的一支叫富察,现任哈拉达叫费扬阿,手下有八百多户,加上其它一些锡伯族部落,总数还超过了三千户。
一百多年来,两部一直向科尔沁俯首称臣,也一直相安无事。
不过,这一切,在春暖花开时被打了。
科尔沁的大台吉奥派
过来传话了,让两部各选出一千户迁到乌兰浩特附近。
乌兰浩特,是奥王旗所在。
兵败霍林河后,奥直属的科尔沁本部实力大减,与扎赍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部商议后,在三部各抽调了五百帐纳
到奥
直属部落。
就这区区五百帐却让奥付出了偌大的代价,那就是一旦奥
家族没了男丁传承,就必须在另外三部中选出整个科尔沁右翼的珲台吉。
对于自己的亲戚部落需要承诺,不过对于长期依附于自己的两个“索伦”部落,奥就无须这么客气了,只需派出两匹快马传达而已。
若是在以往,两部哈拉达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奥的命令,就像十七世纪末年被科尔沁大台吉将两部丁
献给满清朝廷一样,两部没有丝毫怨言。
不过如今却有些变化了。
所谓迁,潜台词是“补充
”,为何要补偿
,肯定是因为种种原因减少了
。
就算科尔沁部减少了两千户,对于罗察、富察两部来说依旧是不可挑战的庞然大物。
明末清初之时,奥的本部接近八千帐,其它三部也多在五千帐上下,两万余帐的蒙古骑兵可不是区区罗察、富察两部可以窥视的。
不过,罗察部的哈拉达图尔却一反常态来到了扶余镇,在那里自己的“别院”里与富察部的哈拉达费扬阿悄悄会了面。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的到来。
恩索。
恩索自然是尼堪派过来的。
因果达河流域的达斡尔与
江流域的颇有不同,因果达河流域的达斡尔
实际上是一支
着索伦语的蒙古
,而
江流域的达斡尔
却是一支
着蒙古、
真夹杂的语言,既能骑马打仗,又能下田耕种,还能上山捕猎的
真
。
饶是如此,他们都出自鄂河以北的达虎尔山,而恩索的额尔特部就是达虎尔山圣地的守卫者,就像蒙古部落里守卫肯特山的兀良哈部一样。
从恩索嘴里,图尔知晓了为何奥
要将两部“索伦”迁到南边去。
于是便有了与费扬阿的会晤。
“真的?西边崛起了索伦的阿斯兰大汗?”,得知此事后费扬阿却是一副丝毫不敢相信的模样。
长久以来,漠北以北,无论是贝加尔湖以东,还是黑龙江流域,索伦都是过着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
子,部落之间谁偶有冲突,不过那也是为了争夺牧场、耕地、湖泊等生存资源造成的,没有那一部有心思“做大”。
“还不止如此”,图尔吧嗒了一
旱烟(当地土产的靺鞨烟),继续悠悠地说道,“听说阿斯兰汗带着万余骑南下大明边境,以少敌多,大败南边的建州皇帝以及察哈尔蒙古
,将他们俘虏的汉
和物资都抢到了呼伦一带”
“哦?”,费扬阿更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科尔沁蒙古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不过南边的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