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环环相扣(1/2)
汉朝自孝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自“天三问”伊始,至今已有三百三十一个年
,‘孝’字已经
到了每一个汉
心中,大多
从幼童开始,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便已根
蒂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蔡觅在看男子的时候,除了发展自然也会留心其品。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都想找个靠得住的男
,找到内心
处的安全感。现代
如此,古代
子亦如此。
然汉朝在
身方面虽然不受约束,但在社会上能够掌控的资源有限,大部分
的衣食都要依赖家族或是夫婿。
,社会资源掌控的越少,潜意识中的安全感就会越低。
而具有优良品的夫婿就是最能填补这不安的最佳良剂。
其实,这也是举孝廉的真正初衷。
品行很重要。
刘琦今身穿华服,俊逸风雅,且在酒席中受到了刘表和蒯越的肯定,为众
所仰,又间接坐实了会盟的主将身份,因此他给蔡觅的第一印象,是既有外型又有发展的潜力
。
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没有这第一印象做支撑,想把这拿捏住,
后就需额外花不少时间。
随后,当蔡觅撩拨他时,他执礼甚恭,稳如泰山,这展现的是儒雅气质。
后再‘偶遇’时,他提出护送蔡觅返其居舍,这展现的是侠义之风。
而现在,刘琦又说了一些自己来荆州的前因后果,将自己为了父亲,宁肯抛弃前程的往事诩诩道来……
这在展现‘孝’之品行的同时,也体现了责任和担当,令蔡觅安全感十足。
老司机的连招,岂是古代所能挡之?
现在蔡觅看向刘琦的目光中,便多添了几分别样的光彩。
不再是先前的那种渴望,层次间更多的则是倾慕。
“不想少郎君竟这般至孝,大有古之先贤之风,小子
感敬佩。”
“阿姐过赞了,都是为子者分属之事。”
蔡觅隔着车帘,看着骑乘白马,儒雅俊逸的刘琦,幽幽的长叹气。
刘琦奇道:“阿姐为何这般叹息?”
蔡觅的语气颇幽怨:“无事,只是见少郎君年纪轻轻,明礼节知荣辱,前程远大不可限量,蔡觅以少郎君而自观,感年华老去,空自蹉跎十年,岂不忧伤?”
刘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
因为心高蹉跎岁月,低嫁不甘心,高嫁却又不好嫁,这心确实是不好受。
“听闻阿姐平,喜吟《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
……”
蔡觅听刘琦说起这个,不由有些羞臊,心中略微泛起些悔意。
喜吟是喜吟……但何尝又不是让这词给耽误了。
“都是年幼时心高胡唱吟,空羡词中的秦罗敷,少郎君不必当真。”
刘琦哈哈一笑,道:“无需妄自菲薄,阿姐之思也不尽然为错,我曾认识一位挚好友,其文采冠绝当世,他也受陌上桑有感,作词曲以应之。”
蔡觅闻言来了兴趣:“少郎君可能记诵?”
“多少还能记得。”
刘琦淡淡一笑,道:“美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
佳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
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蔡觅听完不由惊诧,且心中略感安慰。
其实这词的本意乃是借美虽美,却无有媒
牵线,而导致独居
闺,而抒感作词之
虽有凌云壮志,却怀才不遇的空寂。
但蔡觅肯定是品不出当中隐晦的涵义的,在她听来,这词整个就像是在给她找借一样,词中之
藏于
闺不嫁,其实是因
慕品德高尚之
,想要寻求一个贤德之夫,但众
暗地议论,却不知其真意。
虽然词中所述的美不嫁,动机和蔡觅不同,但所谓当局者迷,在蔡觅自己听起来,和说自己没什么两样。
这就是刘琦又一高效手段……捧杀。
蔡觅受了刘琦这一番根本与她不相称的吹捧,心中暗喜,道:“不知少郎君好友,姓甚名谁,乃何方士?”
刘琦摇了摇:“阿姐莫怪,此
不愿留名于世,故不能言。”
这个作词的确实是存在的……问题是曹植得在两年后方才出生,而他做这首《美
篇》也大概要在三十多年之后。
这让刘琦怎么给她解释。
按道理来说,这种魏晋的杂曲辞赋,刘琦本背不下来,不过他前世的时候,正巧各种诗词大会被炒作盛行,而他所在的单位则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员工在业余时间展开诗词背诵朗读等活动……
为了给上面留些好印象,刘琦不得不在这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