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真实了(1/2)
不只是新德里的军事观察员,其他外军的军事观察员同样震撼的无以复加,六架可以在高原戈壁起降的运15就已经让很吃惊了,难不成还没有完?天啊,这还是
们熟知的那支靠着脚底板儿打遍天下的中国军队吗?
有吃惊的,就有兴奋,就比如说来自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侯赛因·扎里夫。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他看到六架运15在短时间内便将一直配备重火力的加强连送上了高原戈壁,内心便开始澎湃,要知道基斯坦北部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同样处在高原之上。
尽管没有藏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这样的恶劣,但平均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度还是有的。
同样属于航空业定义的高海拔地区。
正因为如此,基斯坦对争议地区的部队支援、后勤补给同样迫切,为此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修建基础设施。
不过这东西耗资大,周期慢,再加上高原地区冻土、积雪、气候、地质灾害等因素,无形中将难度无限度扩大,并不是想修就能修的。
空运是个好选择,问题是世界上的运输机种类不少,但符合基斯坦国
,且能满足高原地区起降条件的飞机却真心没几个。
美国的c—5“银河”重型运输机各方面都不错,问题是着大家伙好是好,基斯坦财力有限买不起。
中型的c—130运输机勉强可以,但价格同样昂贵,基斯坦靠着苏联
侵阿富汗,从美国得来的军事援助才勉强买了几架,平时都是当宝贝供着,根本不敢放开了狠用,因为这货跟其他美式装备一样,维修和保养成本高的那叫一个丧心病狂。
至于苏联的各型运输机,基斯坦基本上没啥念想了,当年苏联
侵阿富汗,双方围绕阿富汗龃龉不断,除了面上那一层皮,私下早就闹掰了,苏联怎么可能买给
基斯坦如此先进的运输机?
转眼欧洲,欧罗到是很上心,关键是欧洲整体环境是辽阔的平原,因此欧洲的飞机设计师考虑飞机的防冻
多过高原起降
能,甚至出于成本考虑,根本忽略如此严苛的
能指标。
反正世界上高原地形就那么几个,而且绝大部分还不是欧洲的传统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自然不愿下大力气去搞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
正因为如此,基斯坦军方当初看中西班牙生产cn235型轻型运输机,结果在克什米尔高原上做了两
测试,就果断打消了念
。
没办法,西班牙宣传的6吨载荷量,到了克什米尔就锐减到了2.5吨。
这也就罢了,因为发动机功率衰减的厉害,起飞滑跑的距离还超过了2000米,要知道克什米尔高原属于山地高原,地形极为复杂,2000米的跑道在平原倒无所谓,可在高原山地简直是难为。
再加上cn235型轻型运输机维护成本偏高等因素,基斯坦自然是选择放弃。
本以为这种靠着引进某种高能机型,从而取得争议地区局部优势的想法就这么搁浅了,哪成想这次受邀参加藏区的战略投送演习,居然见到了可以在高原恶劣环境轻松起降的运15.
这让当初参与过评估西班牙cn235型轻型运输机扎里夫兴奋的是手舞足蹈,连连拍着桌子直叫:“总算找到了,总算找到了~~”
结果他这边的兴奋还没爽过,天上又传来发动机的轰鸣,扎里夫那种嗨劲儿就别提了,就差一个
点就能高~~
,于是连忙
代身边的副官:“不要在乎你的
卷,要把飞机的每个细节都要拍好。”
副官也清楚刚刚见到的运15对基斯坦的重要
,冲着扎里夫重重的点点
,就把手里相机当成自动步枪握得紧紧的。
然而就在扎里夫等准备再一次目睹运15风采时,一架让在场众
熟悉的身影冲
云层映
在场各位军官观察员的眼帘。
“这是……”扎里夫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身边正准备的拍照的副官更是顿住了动作,一脸见了鬼的模样:“怎么会是安—26?”
说着看向自己长官扎里夫,有些吃惊的问道:“长官,苏联的安—26什么时候可以执行还把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飞行任务了?”
扎里夫没说话,因为此刻他同样是满脸震惊。
不止是扎里夫,辛格以及其他在场的外军认识有一个算一个,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他们或许不清楚运15,但对安—26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尤其是来自新德里的辛格,更是乘坐安—26的常客,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脸色比扎里夫的副官那种见鬼的表
还要见鬼。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苏联虽然在安—24的基础上改进出安—26,然后号称其拥有高原起降能,但大家伙都清楚,还把3000米以下还可以,超过3000米,所配备的发动机功率衰减的极为厉害,再加上自身耗油大,维护
差,所以一般
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