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半壁江山(2/4)
满。
还闹出了邱导帮大家省票钱的乐事。
顺便,让大家关注到了艺联这个貌似毫无存在感的联盟,引发了一众的科普。
晚上9点。
飞机准时地降落在新海。
熟悉的夜景,城市的天际线在灯光的点缀下,显得漫且繁华,走出机场,他的忠实经纪
杨谦早已等候多时。
“老板,你可算是回来了。”
“待不了多久,过两天我还得去柏林看片呢。”
“……”
看片?
杨谦眨了眨眼睛,方才反映过来是担任评委会主席的事,这件事
在前几天便有所报道,顺便,也算是第一次让
关注评委一事。
可以说,在东区,现在是邱木正在帮助柏林电影节出圈,不然,电影节的评委是谁,大多只有圈内关注。
这和前世的那位三金影后,担任魔都电影节评委一事类似,明星效应。
嗯。
这貌似也是近10年来,再度由东区担任三大评委会主席的职位。
当然。
如果让媒体们知道邱木曾经拒绝了戛纳,大概,少不了一场轰动。
“邱木:他是拒绝了戛纳的男……”
这岂不是妥妥的热点?
在此。
杨谦突然想到了点什么,开说道。
“说起来……前几天,有通过徐导那边的关系,向我打探老板你什么时候回东区。”
“哦?”
邱木微微抬。
“有说是什么目的么?”
杨谦摇了摇。
“我说了一句我也不清楚,对方便没继续多说,不过,听对方那语气,我觉得他显然是有什么事想说。”
“那你觉得是什么事?”
邱木笑着反问着,表淡然。
杨谦摆了摆手。
“按以往的经验,无非是那些事,什么商业合作、电影邀约、或者是想找找关系、请老板你帮帮忙……只是呢,在这几天这个特殊时期,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
。”
说着。
杨谦保持着沉默,瞥了瞥邱木一眼,两都算得上是狐狸,自然无须唱什么聊斋。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五个字。
柏林电影节。
好不容易有个自家担任了话事
,那还不得去河边钓钓鱼?咳咳,不对,是走走后门什么的。
py一下。
得不得奖另说。
说不定,能让邱导有所偏呢?
让邱导偏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
……
邱木回到新海的第三天。
半岛。
自封邱木旗下第一大弟子、半岛电影新时代的先锋、随电影的继承者……李洪文先生,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左手边放着一本书,书名叫——《随
电影:我当邱导副导演的那些年》。
作者署名:李洪文。
嗯。
这些年。
凭借着邱木在联邦电影界的声誉愈发之盛大,对于邱木的研究,亦成为了无数电影研究学者笔下的案例。
有成就,有风格,有特征,再加上邱木身上的流量,这些都足以让对此进行着研究。
所以。
关于邱木的电影风格究竟是什么?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世界……都有着不同理解和阐述。
全联邦有着不少专家教授们开始耕邱式电影。
毕竟。
三大大满贯,足以让邱木在电影史中留下姓名……研究他,等于正在研究历史。
哪怕。
他还只有31岁。
在本区,有着所谓的新影派,和以新影派为基石的“新生代电影”式的独特风格,其典型特征便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扎根于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的风貌。
在西区,有着继承着新遗风的自由作家式手法,讨论电影和故事之间的可能
。尤以高卢为甚,对邱木保持着高度的赞许。
而在半岛。
自然便是以李洪文为首的随派电影为重点,在李洪文短短两三年的推动下,关于随
派风格已然成为了半岛电影的一个全新趋势之一。
至于随派风格。
在李洪文的《杀回忆兼邱木拍摄实录回忆》中便有所记录,简单表述为一个思想核心,两个拍摄重点。
思想核心为,以现实为核心。
拍摄重点为,框架预设故事,意识流动创作。
让镜更多关注于当下的
绪和感受,强调主观式自由创作,从而实现导演对于电影拍摄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