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贯穿南北,纵横东西。(3/4)
以供给边关,必须要从南方诸侯国征调粮食,从来没想过,重新开辟一条水渠,增加产量面积。”
“利用郑国渠,再造良田的策略,妙啊!妙!”
卫青惊叹之色溢于言表,他忍不住鼓起掌来。
此刻,杀意暂时消失。
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这份水利工程策划上了。
他敢肯定,这份名叫策划书的东西若是到陛下手中,不出一天,就会有诏令到达少府,敕有司讨论,拨款,即刻实行。
万顷良田!
想想就兴奋!
不过,卫青没有立刻把激动之表现出来。
他挥挥手,示意两个护卫退下,
拱手,弯着腰,盯着案几,眉的凝重还没有舒展。
刚才司匡讲解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在六小渠的后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图纸没有说明。
于是,他与司匡对视,期待接下来的讲解。
司匡也没让他失望,继续说道:“六小渠建成之后,短时间内,长安必定会涌来大批百姓,淡水资源,恐难以满足诸多百姓的需要。”
卫青点点,沉吟,“嗯,言之有理!你可有解决方案?”
“有!”
“哒!”木棍移动,出现在长安西南的位置。
司匡充满自信的声音,在屋内回,“在此地,拓宽加
‘灵沼’,修建大池,以作蓄水之用!必要时,可将沣水引
池中,补充水源!”
这个大池,被后世称之为昆明池!
可行,同样百分之百。
“我建议,大池修成之后,再穿渠引泾水首起谷,注
渭水,由渭水供给大池。最终,形成一条从大池出发,穿过灞河,经新筑镇、新丰镇、渭南、华县到华
北部,长约200里的新水渠,以形4500顷肥沃良田!”
这条渠道,被称为漕渠,修建时间应该约两年之后,只不过,被他提前拿了出来。
司匡换了一气,初步总结道:“二者合力,可灌溉两万顷的良田,所产粮食,可供边境,抵御匈
之用!”
别看两万这个数字不多。
古代的顷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古代1顷为50市亩,大约为现在的3.33公顷多,33333平方米。
按照一家百亩之田来看,这工程将直接造福近四万户,二十万余。
“呼!近乎完美的设计!”
卫青长呼一气,抬起
,感慨万分。
他常年混迹朝堂,眼光毒辣。
虽然司匡一直在声明对农业的作用,而他,已经看出来除农业之外的其他作用……
比如,调兵!
如果真如所设计得一样,这个方案,可形成一条从长安出发,进黄河,从而贯通东西的运兵航线!
这意味着,长安对齐鲁之地的管控力度,将会倍增!
这意味着,长安将会增加几万有可战之力的士卒!
别说刘彻了,这个方法,他都心动了。
如果让刘彻知道了这个方案……
恐怕会把田蚡之前拒绝治理黄河的提议,全部推翻,重新把心思投进治河工程上。
因为,东西运兵航线有一个阻碍——黄河下游决,航线不稳!
司匡说的热血沸腾,根本没注意卫青的表。
继续说道:“长安附近航线已成,黄河中上游已经稳定,只剩下游地区决的问题。鄙
认为,黄河这次决
,是一个机会!”
“鄙从流民之处了解到,黄河决
的位置——濮阳。决
之后,黄河南下,进
淮河!”
“鄙建议,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凿新的渠道,彻底引黄
淮,引淮
长江,在淮河下游,围出一个大湖,蓄淮河之水。于大湖之下再引河流,灌
长江,泄淮河之水!”
这一个大湖,在后世被们称为洪泽湖。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它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就存在一些小型湖泊,这是它的成型基础。
其次,多亏黄河夺道淮,加大了淮河的水流。
因此,现在是洪泽湖出世的时候了。
“其次,于长江下游,纳山、会稽两县周围源之水为湖,用时约一年。完成之后,将会免会稽之民功劳之苦,甚至将得到两万顷可耕之田!安定四万户百姓。”
“最后,所有举措完成之后,黄河水流必定减缓!在此况下,将之引
新的河道,进行分洪!自濮阳出发,使河道流经决
之前故道与泰山北麓的低地中,距海较近,地形低下,行水较浚利。”
“治河无非就是两点,一为疏通,二为引水!”
“六小渠也好、大池也好、从淮河出发,向南流淌出现的大湖也罢……前面所有水利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