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礼崩乐坏自谁始?(3/4)

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不断地计较司匡刚才说的话。

弑父?

这怎么可能!

他是嫡长子,为何要弑父?

周幽王虽然昏庸,但是不仅仅是其父亲,还是其君王!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为何《春秋》为明?!

虽然事情过了两百多年,为何孔夫子没有记录?

难不成失传了?

不!

不可能失传!

衡胡魔怔了,整个人瞪大眼睛,肝胆俱裂。

即便鲁国史书未记载,其他的诸侯国史官也应该记载吧?

为何他读过的古籍、师尊教导之言,只字未提?

按理说,这种违背大义,毁坏礼制的行为应该被儒家唾弃。

可事实却没有!

儒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洛邑!

如今司匡声称周幽王没有烽火戏诸侯?

这……

难不成史书上记载的完全错误吗?

他受过的教育内容直接崩了,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意识不在清醒。

“司,司公,慎言!如此大事,可不能编造!”衡胡期期艾艾,断断续续地说道,“这要是被我儒家宗师知道了,必定会对君口诛笔伐!”

“兄长不信?”

衡胡没有说话,而是摇了摇头

他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司匡今天讲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让他无心思考,也不敢思考。

若是再这么下去,非要离经叛道不可!

要是被师尊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

太难了!

人生真的是太难了。

司匡瞥着陷入呆滞状态的衡胡。

这是在沉思?

还是在懊恼过?

不论是哪一点,反正他报恩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了。

暗道一声: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于是。

他握紧了树枝,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道:“为了报答兄长今日肉之恩,吾今日便引经据典,还原当年的真相!”

“啊?不用了!”

“兄长别客气!”

司匡行动迅速,不等阻拦,就已经微微转身,与衡胡面向同一个方向。

接着,树枝“沙沙沙”的,在地面上写下一个成语——讳鄚如深

此乃《春秋谷梁传·庄公十二年》记载的一个词语。

唐改“鄚”为“莫”,所以讳莫如深即为讳鄚如深

司匡把史书所载的内容与二十一世纪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最终得出了这个思路。

想要剖析周平王弑父的言论,非从此词入不可!

因为讳鄚如深,隐藏着一个被历史抹去的国家——鄚国。

为何鲁庄公家丑事,写出“讳鄚如深”一词?

这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史官不愿意提及鲁庄公家事,正如天下诸侯不愿意提及鄚国一样。

司匡将这一个词展示给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衡胡,询问道:“此乃《春秋谷梁传》记载,兄长可有疑义?”

衡胡眉头紧蹙,摇摇头,道:“无!”

他虽是《周易》学派门徒,但是,师尊王同可是把他当做学派未来领袖培养的。

一派领袖,不光要会自家的,还应该会他家的!

必须知己知彼!

必须学习五经!

必须钻研儒家各学派的观点!

最终,在儒家内部的抬杠中,达到轻而易举获胜的目的。

学儒二十多年,经典早就烂熟于心。

因此,他一眼就看出这四个字的来历。

司匡满意地点点头,道:“好!请问此词,衡兄有何看法?为何史官对庄公家事讳鄚如深?而讳鄚如深本身指的又是什么?”

“这……原意恐怕是……身为臣子,不应该插君王家事,所以才隐晦地说明吧。”衡胡迟疑不决,犹犹豫豫的,“至于本身含义,在下愚笨,不得而知。”

司匡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若是……鄚……指的是一个诸侯国,兄长觉得如何?因为这个诸侯国令其他的诸侯感到恐慌,所以大家不愿意提及,就像是臣子不愿意插君王家事一样!”

衡胡猛地摇头,声调太高,一口否决,道:“这不可能!世间怎么可能存在令天下诸侯恐慌的诸侯国?哪怕五霸主,七雄王也不曾让天下诸侯恐慌!”

“且周依旧存在,诸侯惧,应惧周!”

“兄长所言甚是”,司匡哼哼一声,道:“但,若鄚国的建立者,不是蛮夷或者某位诸侯,而是周幽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