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2/3)
“胡师,司匡贤弟曾托弟子向您赔罪,他也是迫不得已。”
“嚯,迫不得已……”胡毋生脸色变得沉,诘问。“听闻,有数名恶徒在他所居之地闹事?”
“嗯。”
“恶徒从何而来?”
褚大回忆着和司匡谈时候听到的内容,解释:“盖黄河下游商贾,意图勾结官府,在低收高卖中,发一笔横财。”
“商贾!”胡毋生冷哼一声,咬牙切齿,握紧双拳,“士农工商,商君诚不欺我!”
“胡师,司匡提出兴太学,养天下之士,对我儒家有恩,我等,是否予以援助?”
“自然!”胡毋生点点,微微一笑,看着褚大,谆谆教导,“切记!君子喻于义,小
喻于利。”
“大受教!”褚大作揖而拜。
“驱逐恶徒这件事,就让孔安国去办吧。山东是尚书学派的地盘,我公羊手,不太好。”
“诺!”
“还有就是……”胡毋生忽然不说话了,而是面色凝重,与褚大对视,“汝所言:‘有贪墨戍边士卒军功’。这件事,可为真?”
“不敢有半分虚言!”
“汝从何而知?”
褚大眼睛一眨不眨,斩钉截铁地说道:“司匡!”
“呼!”胡毋生长呼一气,脸上的凝结成块的
沉之色逐渐化开,欣慰地笑了,“他应该是受害之
吧?”
这位儒家宗师顿了顿,点评道:“此子……真是不搅动天下风云誓不罢休呀。”
“胡师,这件事要如何解决?”
“此事甚大,老朽需要书信一封,与仲舒流之后,方可决定。”
“弟子这就准备笔墨、布帛。”
“布帛准备两块吧,这件事,我顺便跟雁门那位老友说上一说。他手,胜算便有了四成。”
这是他思索军方各派系势力之后,做出的决定。
没有军方手,这件事,成不了。
褚大低着,退到一旁,从书架上,取出两块布帛。
灯火摇曳,烛光照耀。
这两块净的布帛,不久之后将会被墨汁打湿,承载着足以搅动天下的消息。
……
临淄城内客舍
白天那名戴着斗笠,穿着黑衣的游侠在此地下榻。
然而,时至夜,他坐在床上,依旧未睡。
床上的那张黄棕色的小案几上,也摆放着一块布帛。
“子河,今天吩咐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在门黑影处,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回王公,一切准备妥当。凭公之名。已有二十七名好手愿意相助,他们随时可以出发!”
王孟淡淡地看了一眼胶西的方向,手提毛笔,不满意地摇摇,沉声说道:“不够!
数远远不够!”
“王公放心,这些都是当地有名的游侠,武艺高超,个个都有以一敌三的能力!”
“以一敌三也不行!司公之危,多半来自胶西官场。吾等此行,必须做好与胶西士卒手的准备!”
陆子河轻咬下唇,辩解,“可时间仓促,一天之内召集二十七名游侠已经是极限了。”
“呼。”
王孟长吐一气,没有怪罪。
他也知道,自己的影响力,集中在大江中下游,吴楚之地。
若不是为了拜访故友,也不会经过临淄。
他抬着,长叹,“若在大江之地,吾定要召集两百多名身手矫健之士!”
叹完。
他低着,思索了一会儿。
扭,看着位于暗处的陆子河,道:“这样吧,我书信一封,你找一个马术好的兄弟,让他立刻送出去。”
“王公这是打算求助何?”
“如今,这附近,能够在两天之内,调动五十多名游侠者,只有一!”
“谁?”
“梁国——韩毋辟!”
陆子河惊呼,“竟是韩公!”
王孟叹了一气,抬
悲叹,“可惜瞷氏、周庸二
了,若是若是二
尚在,我等何需舍近求远?”
一想到二早些年被刘启所杀,他就悲痛欲绝。
这可都是曾经和剧孟一较高低的侠义之士啊!
他实在想不通,为何大汉皇帝喜欢镇压游侠?
当年周亚夫得剧孟时候的喜悦之色,皇帝难道都忘了吗?
无奈,
他提起笔,在这块薄薄的布帛上,书写。
“沙沙沙”的声音随即弥漫。
陆子河看着正在书写求援信的老大,问道:“王公何不求助墨家?”
“稷下附近,齐墨,武力不高,楚墨,数太少,秦墨,更是寥寥无几,怕是派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