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 弥补曾经(1/2)
虽说陈曦对此有些不太理解,但是看在西凉铁骑的战斗力,以及李优,贾诩等的能力上,陈曦也没多想便从财政上直接给划了一万五千的名额,允许了李优给老兵补发当年的军饷。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实际上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凉铁骑有没有这么多,很明显,就算是加上张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除非是算羌
。
然而法正本身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虽说不至于像公孙瓒那么夸张,但除非是真正了汉籍的,否则想要补军饷,你完全是想多了。
至于李优,李优真拿羌当过
?你怕不是发梦。
实际上真正需要补发的可能连五千都不到,西域的铁骑根本不需要补发,跟着李那些
混的时候,什么都有了,发土地都是按照几百亩在发,然而多数西凉铁骑根本不种田。
反倒是现在迁移过去了很多羌之后,西凉铁骑将自家的土地租借给了羌
,让羌
租子,要说的话,这些
基本上已经算是地主阶级了,然而这伙
压根没有半点的自觉。
至于说李优的一万五千名额,其实和张绣也没啥关系,李优更多是的打算给二十年前平西羌,东羌,跟着段当锐士,跟着董卓当铁骑的那些战死的士卒一份弥补。
虽说李优没节,没底线,但是凉州当年打成了什么样子,为了
西羌,东羌到底付出了什么,李优还是很清楚的,凉州青壮有多少倒在了对羌战役上,李优还是记得的。
只是当初汉室确实发不出来任何的抚恤,就算段,董卓在凉州的时候将所有的赏赐全部作为军资和薪酬发了下去,实际上对于那些战死的士卒来说,他们的后事,他们的后还是一无所有。
李优的一万五千名额除了少数是随便给点铁骑的钱,让他们编制,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用来还二十年前以及十年前欠凉州的债。
也许那些的后
找不到了,也许那些
的后
也死了,也许他们还在,其实都不重要,李优只不过是完成应有的承诺而已。
当然李优也知道这样做不好,所以他换了其他的方式,虽说从法理上来说有些倾向于巧立名目,挪用款项,但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毕竟二十年前的况各地都一样。
哪怕凉州很惨,但真要说并州不也是,幽州不也是,也许没凉州惨,但是阵亡的士卒,没有抚恤这一点都是相同的,如果李优直接开说是要求抚恤,不可能通过的。
太多了,多的就算是陈曦也不可能点,所以李优直接将款项要到手,去做该做的事
,西凉铁骑只要活着的,不会缺那笔款子,对外征战以他们凉州的作风,在不需要上缴的
况下,军团长三分之一缴获到手,其他的士卒分了就是。
因而活着的西凉铁骑并不需要钱款,他们需要的只是承认,承认他们的付出,承认他们地位。
反倒是在这一过程之中倒下的,在西凉铁骑尚且穷困的时候倒下的那些士卒,他们才是真正需要抚恤的,死了的一无所知,但生养他们的
,以及他们生养的
还需要继续活下去。
当年的况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在能弥补当年的问题,哪怕是时间久远,李优也愿意去做这件事。
哪怕李优很清楚,这件事很难做,而且摆在台面上还有些犯忌讳,更重要的是真要追究的话,这件事就意义而言并没有什么价值,岁月足够在那么长的时间抹平一切,但李优还是选择了这么做。
就算是晚了二十年,就算是段死了,董卓也死了,当初给你们承诺的事,我也会兑现。
李优毕竟是纯粹的寒门,和贾诩那种没落氏族还是有着些许的不同,李优哪怕是到现在依旧贯彻着自己的信念。
说起来到现在依旧无比清楚自己在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且一直为之在奋进的,在当前这个时期,已经非常少了,而李优依旧无比清楚。
将郭汜打发走之后,李优打发自家的仆去通知贾诩,陈曦,鲁肃等
,然而来的只有两个,也就是贾诩和陈曦,简雍和鲁肃陪刘备去核对仓储,外加认
去了,刘晔和满宠没在邺城,法正忙里偷闲带着陆逊和卢毓去山中纳凉去了。
至于糜竺,一年一半时间没在邺城;孙乾,现在应该在益州那边正在进行实地勘探,高架桥修筑计划处于半搁置状态。
据说难度已经炸,孙乾的意思是要么陈曦砸钱让他实际搞一架试试,要么还是修环山公路,当然孙乾实际调查了某些峡谷之后,
觉高估了自己的修筑水平,还是环山公路比较好。
不过已经被陈曦否了,高架桥,必须高架桥,原本过峡谷,没路绕的话需要半个月,换成环山公路变成一两天,问题是变成高架桥可能只需要一刻钟,所以孙乾现在已经被挂在益州晾晒着,就看什么时候能出个高架桥。
至于刘琰基本不怎么参与这种会议,加之最近王异将青徐的水利网络规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