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头万绪(2/3)
,只有大战才会食用。”
王泰摇摇,目光幽幽。
“这种“饼”,由面
、糖、油、核桃等物制成,能补充将士们的身体所需。如果有水,就不会那么难吃。”
军用“饼”,和后世的压缩饼
类似,高温杀菌下的耐饥食品,常温下可以保存半个月以上,军粮匮乏时使用,无往而不利。
“大,听你的意思,你是要挥军北上了!”
李定国一边观察着饼,一边假装漫不经心问道。
“挥军北上?”
王泰恍然若失,摇了摇。
洪承畴,明末汉之首,他要是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不是八面玲珑的洪承畴。而王泰,也不会忧心忡忡,担心他伤了汉民族的元气。
聪明,总是有自己的
生准则,不会固执,也不会冒险,因为他们首先得明哲保身。不安全,风险太大的事
,他们从来不做。
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用在洪承畴、吴三桂身上,再也恰当不过。
“李定国,你说,洪承畴会败吗?”
王泰良久,才吐出一句话来。
他在报纸上大声疾呼,也说了注意后路,注意粮道被劫,但他却不能直接说不要把粮放在笔架山。这不是告诉清军,笔架山是洪承畴粮
的堆积地吗?
至于洪承畴,他能体谅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吗?
“洪承畴必败,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李定国迟疑了一下,悠悠吐出一句话来。
“洪承畴太过聪明,太看重个得失。他如果兵败,很快就会投降,不信咱们走着瞧!”
“你怎么知道洪承畴会兵败,会投降?他可是有13万大军!”
杨震不服气,立刻反驳了一句。
“13万九边锐,说白了不过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洪承畴这个
,带兵打仗都怕脏衣服。他
惜
净,何况个
得失!作为大军统帅,他心思太活,没有狠劲,怎么对付东虏?”
李定国的话,杨震一时语塞,王泰不由得轻轻点了点。
这个李定国,不愧是历史证明过的英雄物,一开
就是八九不离十。
“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不能报国反成仇。”
看到王泰赞许的目光,李定国黝黑的脸庞发红,又讲了下去。
“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萨尔浒之战,杨镐率二十余万山塞,一败涂地。今天,洪承畴率13万大军赴援,兵不可谓不众,一遇建
必败。建
大军虽强,当真天下无敌?坏就坏在将帅之非材。杨镐只是丧师而已,松山必
,锦州必
,洪承畴也一定会降清。大明,可惜啊!”
王泰一时起了兴趣,脱而出。
“换做你是洪承畴,你会怎么个打法?”
“同样,围城打援!”
李定国毫不迟疑,立刻展开反击。
“撒出消息,就说粮在某处,埋伏重兵,围点打援。此外,13万大军,可以兵分几路,为什么非要13万大军一起,难道想一战灭了建
的朝食?打仗,以歼灭对方为主要目标,又何必去松山那个锅底一样的
地方? ”
李定国的嘲讽,让王泰微微摇了摇,心
失落。
洪承畴私心作祟,将九边锐毁于一旦,而后投降异族,大明百姓的累累白骨,此贼可谓是功不可没。
“李定国,你说,要是朝廷让我挥军北上,奔赴关外,归洪承畴节制,却该如何?”
王泰转向李定国,想听听他嘴里,却是如何回答。
“大,你部下的虎贲,除了你,连皇帝也难以号令,更不用说是区区一个洪承畴了。”
李定国看着王泰,轻声一笑。
“大,河南卫军都是虎狼之师,训练有素,火器犀利,将士轻生赴死,全在于饷银高,抚恤高,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大
如果带兵北上,朝廷援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李定国的话,王泰轻轻一笑,摇了摇。
“文以载道,武以安邦,文武兼之,才能国泰民安。其实河南卫军之所以勇猛牺牲,全在于将士地位的提高,以及尚武之风的宣扬。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将士知道自己是堂堂正正的军,以自己的职业为荣,知道国家民族,知道为国为民,才能牺牲和服从,这才是军队的根本。”
李定国懵懵懂懂,他看了王泰片刻,这才开。
“大,你说的,我有些听不懂,但我知道你是为百姓好,这也是我愿意放下过往恩怨追随你的原因。大
若是要挥军北上,李定国愿做前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
王泰欣慰地点了点。自己几年的努力下来,河南逐渐恢复了元气,荒地被一一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