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襄阳(1/3)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三,湖广、襄阳府、襄阳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襄阳,鄂北重镇,鄂西北之首府,“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由于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北而过,东南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加上其地形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城西北的夫城故台,因靠近西城墙,北临涛涛汉水,水陆
汇之所,熙熙攘攘,乃是襄阳城外一处热闹的集市。除了引车卖浆之徒、贩夫走卒之辈,商铺酒肆,青楼楚馆,几乎和城中一样,应有尽有。
集市一处临水的茶摊之上,王泰、顾绛、刘朝晖几围桌而坐,一壶热茶,几个白饼,众
也是吃喝乐意,其乐陶陶。
杨震几个护卫则是在另外一桌,几个都是全神贯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想不到这襄阳府繁华锦绣,比之河南各府,可是强多了!”
几杯热茶下肚,驱走了身上的寒意,王泰的脸上,露出一丝舒心的满意。
“刘指挥使,你在襄阳城经营,难道就没有游览一下襄阳城的胜迹吗?”
顾绛的脸上,挂着一丝戏谑。
“当时杨督师身穿蟒袍,手持尚方宝剑,训诫诸将,义正言辞,诸将都是脸色煞白,战战兢兢,无敢言不是。”
刘朝晖摇了摇,感慨道:“没有想到,不过一年,官军一盘散沙,武将跋扈,听调不听宣,杨督师孤掌难鸣,剿寇大业,昙花一现。思之让
可悲可叹啊!”
王泰把目光从滚滚向东的汉水上收回,转过来,端起茶杯,饮了起来。
“刘朝晖,你在襄阳做的不错,要是此次灭了张献忠,你记功!”
“多谢大栽培!”
刘朝晖满脸兴奋。他麾下的南阳卫,和襄阳府毗邻,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是他捡了便宜。
不过,如今看来,南阳卫只放两千,也是王泰刻意为之,只是不想惊跑了张献忠。王泰如此处心积虑,难道他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
张献忠,难道真的会来襄阳?
“襄阳,天下重镇,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顾绛看着河面上的薄冰,发了思古之。
“当年南宋痛失襄阳,宋度宗曾哀叹:襄阳,国之屏障,六年之守,一旦而失,军民离散,痛切朕心。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衣。那些个刀痕箭迹尚在,往事不堪回首,思之让戚戚啊!”
王泰点点,撕下一块烤饼,在
里咀嚼,满嘴的苦涩。
南宋襄阳失守,国祚动摇,拜一汉所为。明史上,张献忠攻
襄阳,却只是一夕之力,同样让大明根基不稳,两者之
坏,大致相同。
尽管张献忠有内应,但铁打的襄阳城不到半天就被攻陷,也可足见大明官军的腐朽不堪。
“顾兄,你说,张献忠真的会偷袭襄阳城吗?”
看王泰低不语,刘朝晖忍不住,低声在顾绛耳边问道。
“我也不知。不过大既然如此布置,恐怕不会是无的放矢吧。不过,大
若是能立此奇功,巡抚的位子才能坐稳,在圣上那里,也好有个
代。”
顾绛看了看王泰,发现他不动声色,心也是半信半疑。
“可是,襄阳城这么高大,三面环水,北面还是汉水,群山环抱,你再看看这城墙周围,沟高垒,谁能攻下襄阳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杨嗣昌督师湖广,以襄阳为驻衙重镇,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咸阳城中。城周12里103步,墙高2丈5尺,城门6个,俱有瓮城。城北以汉水为壕。经过杨嗣昌的加固,城外开挖三道壕沟,造飞梁,设横柢,派众兵把守,要想城,谈何容易?
守城只要坚持个三五,各方援军到来,只怕奇袭襄阳城不成,反而成了偷袭者的葬身之所。
“众都知道襄阳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反而丧失了警惕。”
许久没有说话的王泰,终于抬起来。
“而且,你难道没有注意到,这几官军纷纷出城,这说明,张献忠的诡计,就要得逞了。”
他看了看众,站了起来,拍拍手。
“你们也差不多了,咱们再转转。”
杨震赶紧过来,付了银子。一行六七,向着城南而去。
顾绛看王泰一身锦袍,如富家子弟,却脚步匆匆,不由得莞尔一笑。
“大,你这样行色匆匆,腰杆笔直,一看就是军旅之
,那像个富家公子,小心漏了马脚。”
王泰看了看自己的打扮,也是哑然失笑。
他平里都是布衣,到了军中都是甲胄贯身,大多数时候,都是住在军中,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