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虎贲(2/3)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养寇自重,刻意为之。

“大人,剿灭流寇,谈何容易! 陛下这旨意,是把你往火坑里推啊!”

不知何时,他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将领。

董有为的话,惹起赵应贵的大声附和。

“大人,若是剿灭不了流寇,不要说巡抚一职,只怕大人也要锒铛入狱了吧!”

“大哥,多说无益,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样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吧!”

董士元的话,让众将一下都安静了下来。

事到如今,只有想方设法剿灭流寇,让王泰稳稳当当坐上河南巡抚的宝座,而不是成为下一个锒铛入狱的朝廷大员。

“大人,我军虽在河南府、南阳府垦荒屯田,但这两地山丘多,垦荒屯田不易,再加上旱灾蝗灾,开垦的田地,只在六万顷左右,收的粮食除去上缴朝廷,只够屯田的六七万百姓和大军使用,又怎能顾及两府五六十万的百姓。”

冬季政事相对闲了许多,被调回的顾绛,沉吟着分析了起来。

“河南府、南阳府,以洛阳的福藩最为富裕,也最让流寇心动。李自成一定会兵发洛阳,夺福王财货以养军,杀福王夺饥民之心,一举多得,李自成假仁假义,绝不会错过。”

王泰点了点头,顾绛分析的没错。历史上李自成就是夺了洛阳城,杀了福王朱常洵,更有了所谓“福鹿宴”的传闻。

皇帝要他剿灭流寇,他可不能让李自成破了洛阳城,杀了朱常洵,这样一来,他就是失藩之罪,很可能是枭首东市了。

“顾兄所言甚是! ”

河南卫指挥使杨秦点点头,看起来很是赞赏顾绛的分析。

“河南大灾,河南府饥民嗷嗷待哺,福王藩花天酒地、富可敌国,肯定是众矢之的,我要是李自成,我也第一个选择攻打洛阳。再者,洛阳城小,也不似开封府城高墙厚,攻打起来相对容易。大人,固守洛阳城,否则真有失藩之罪,担当不起啊。”

顾绛和杨秦意见一致,其他将领也都是纷纷点头,同意二人的分析。

“杨秦和董士元带睢阳卫、河南卫两卫7600人马去洛阳,和洛阳守军共守洛阳。董有为带宣武卫5600人在洛阳固守,其它各卫待命,不得使流寇猖獗。”

王泰下了军令,众将都是听的明白,一起躬身领命。

李自成部兵围洛阳,只要重挫其部,便是大功一件。至于要击败李自成,来日方长,需再徐徐图之。

“大人,官军贪鄙腐烂,一旦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洛阳城难免会内部不稳,寡廉鲜耻之徒就会兴风作浪,不得不防呀。”

大战一触即发,顾绛忍不住,提醒起王泰来。

“董士元,本官任命你为洛阳守城官,节制城中一切兵马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秦辅之。你二人一定要记得,谨防内鬼,尤其是那些守城的官员,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王泰面色凝重,董士元和杨秦一起栗然听命。

王泰记得,历史上李自成攻克洛阳城,好像就是内鬼作祟,他可不想历史重演,自己被崇祯砍了头

至少,洛阳城可以丢,但福王不能有事。

“记住了,洛阳城可以丢,福王父子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

杨秦和董士元一起上前,慨然领命。

7600大军,如果连几个人都保护不了,那真是没有脸面回来了。

“大人,李自成在河南府、南阳府,以及汝州兴风作浪,可以据城而守,也可以野战出击。但是张献忠远在四川,若是要挥兵西进,劳师远征,地形不熟,恐怕也和杨督师一样疲于奔命,也与战局无补。”

顾绛又是忍不住,担忧起来。

作为下属及幕僚,他知道自己的职责,自然要查漏补缺、出谋划策了。

“大人,左良玉、贺人龙等人听调不听宣,拥兵不动,杨嗣昌手下能使唤的,也就是猛如虎了。猛如虎虽作战勇猛,但为人鲁莽,碰上狡诈多变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只怕是凶多吉少。”

杨秦也是眉头紧皱,摇头叹息。

官军一盘散沙,跋扈飞扬,胆大妄为,遇上万众一心的张献忠部,走的走,避的避,张献忠坐大,顺理成章。

“张献忠……”

王泰微微沉吟片刻,坐回了椅子上。

历史上,张献忠偷袭襄阳,杨嗣昌病死,李自成攻克洛阳,大明王朝最后一点元气被耗尽,跌入无底的深渊,而最后得益的,却是关外的多尔衮等人

又一次,他不想历史重演,中原王朝的元气丧失殆尽,汉民族的元气尽失。

何况,杨嗣昌的大部分军饷由他支撑转运,他可不想自己千辛万苦挣下的血汗钱,给张献忠等人做了人情

“刘朝晖,你在襄阳城,经营的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