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手笔(2/3)
知行合一,实不浮夸,其中付出的艰辛,自然是不言而喻。
“大,你请看,今年的冬小麦长势如何?”
王泰也不着急,反而把孙传庭的目光,引向了一望无垠的原野。
孙传庭看了一眼满目的绿色,一望无垠,微微点了点。
“小麦长势不错,但是却经不起一场蝗灾。”
孙传庭转过来,冷冷道:“王泰,你不会让本官到这来,和你一起看着麦子的长势,夸你几句吧?”
大明北地,蝗灾不断,尤其是陕北缺少地区,山丘纵横,气候燥,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关中平原。
“大所言不错!”
王泰郑重道:“蝗灾大都发生在河流两侧,蝗虫最喜欢的是旱的河床,以利于产卵。大
请看,河岸边都是鱼塘,塘边都是林场和
地,这四处几个农场养的
鸭,足有十几万只,足可以对付蝗虫,我这里灌溉充足,水流彻夜不息,土地湿润,想来蝗灾不易发生。”
“王泰,你倒是对蝗灾颇有心得。”
孙传庭惊讶地看了一眼王泰,眼光扫向了各处几个大的围舍,转过来,重新恢复了脸上的
冷。
“王泰,你还没有说,你让本官到这里来,到底有何要事? 实话告诉你,本官军务繁忙,可无暇在这让你逞舌之利!”
王泰也不着急,马上施了一礼,随即马鞭指向了青青郁郁的麦田。
“大,今年开垦的荒地为五千两百顷,按照一般的产量,应该在70万石左右。如今距离麦熟只有3月,小
想向大
借银10万两,三个月后归还,利息5千两,大
以为如何?”
“10万两!”
孙传庭暗暗心惊,他周围的卫士们,也都是睁大了眼睛。
“大,你没有听错,是10万两!”
王泰脸色平静,正色道:“大,小
也是没有办法。小
思来想去,整个陕西地面上,也只有巡抚衙门能够拿出这么多的银子。小
只好向大
开
了!”
左右算来,最有钱的还是官府,索一次到位,还落个
。
“王泰,你真是让本官刮目相看啊!”
孙传庭很快恢复了平静,心立刻盘算了起来。
一开就是10万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此狮子大张,也只有这小子做得出来。
三个月就能躺赢五千两银子,这样的好事,对于军饷窘迫的秦军来说,确实是个极大的诱惑。要是有这五千两,他也不至于削减甘肃镇兵四百多,从而得罪了三边总督洪承畴。
心里波澜起伏,孙传庭面上却是平静,不动声色。
“王泰,你应该不缺银子吧,要这10万两,又是为何?”
孙传庭的问话,让王泰面色苦笑一声。
“不瞒大,小
还真缺银子! 这10万两银子,就是用来买十万石粮食,让流民们撑过这青黄不接的三个月。自去年秋耕到现在,十余万垦荒民屯的流民,饿死病死的,已超过数千
。”
王泰说完,旁边的王二也大着胆子,接着说道。
“抚台大,公子所说句句属实。流民们宁可死在家中,也不告诉公子。大
可以去田野上看一看,这田间的新坟,是不是增加了许多。”
孙传庭顺着王二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许许多多的坟聚集在一起,上面
满了白幡,显然是死后不久。
“大,若不是开销太大,家无余粮,小
也不会向大
借银,还望大
体谅。小
家里只余纹银两千多两,大
明查就是。”
王泰面色凝重,施了一礼。
“流民宁可饿死,也不告诉你王泰,显然是不想再给你和家添麻烦。王泰,这是你欠他们的,你要还给他们。”
孙传庭睿智之,自然一下想通了其中的玄机。
“王泰,你对待百姓这一份赤子之心,本官自愧不如。你做得好,为国为民,大忠大义,乃是我辈的表率。”
周围的卫士都是肃然起敬。赈济百姓,济危扶困,能让自己倾家产而义无反顾者,这位仁兄可谓是独一份了。
王泰也有些诚惶诚恐。能让自视甚高、不肯居下的孙传庭如此推崇,实在难得!
“既然如此,那大……”
王泰迟疑间,孙传庭已经开。
“王泰,看在你一片公心的份上,本官就答应你,直接借粮食给你!”
王泰大喜过望,正要上前,孙传庭却摇了摇,脸色一板。
“你先不要谢本官。本官也有条件,听过之后,你或许就要骂本官了。”
众都是一愣,王泰心也一沉。
“大有什么条件,直说就是。”
孙传庭微微笑了一下,王泰的心抖了几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