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隐忍(3/4)
,占据蓝田县城。他们与流寇“混十万”勾结,反戈朝廷,此为“蓝田兵变”。左光先和曹变蛟回军咸阳,进剿蓝田,叛军退山中。”
王泰点点。那
在城
,他亲眼目睹曹变蛟所部大军回援西安城。这才是二月,看来叛军刚刚撤走,刘宗敏等
出现,也绝非偶然。想不到这陕西巡抚所在的西安府,竟然也不太平。
“抚台大有没有受到牵连?”
“那倒没有,蓝田兵变后,抚台大上疏自劾,看起来皇帝并未追究,但此事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小觑。”
王泰暗暗心惊。孙传庭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革除腐患,但大明官僚机器积重难返,已经让豪右官绅怨声载道。
“处之,士别三,当刮目相看。你可比以前稳重多了。”
王泰苦笑着摇了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形势使然而已。我可以呈一时之气杀了这些流寇,但对于王家庄和咸阳县的百姓来说,却不见得就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处之,你说的没错。”
文世辅点了点,赞许道:“两年前,李自成
了咸阳城,知县赵跻昌被杀,咸阳县城被毁,至今也没有修葺完毕,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那时我才刚刚
仕,当
惨景犹历历在目。”
王泰暗暗心惊。果然如自己所料,今一旦冲动,后果不堪设想。
“处之,张知县是个好官,整里忙于政事,赈灾流民,修葺城墙,你和张元平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吧。”
王泰微微点了点,戏谑道:“既然知县大
是好官,怎么会任由乡兵腐烂不堪,让兄弟们提着脑袋和流寇玩命?”
“官府积重难返,张大也是没有办法。”
文世辅摇摇,满脸的无奈。
“乡兵由县主薄郑子羽节制,也就是郑雄的父亲一手编练和控,张知县是外调官员,在陕西没有根基,是以……”
“明白明白!”
王泰轻声笑道:“强龙不压地蛇,何况郑氏父子是大蛇。看来张知县,好官或许名不副实,因循守旧倒是贴切。文兄,你说呢。”
文世辅指着王泰,哈哈笑了起来。
“处之,你还没有回复愚兄,你和张元平的事,是不是一笔勾销?”
“此事我要好好考虑一下。”
王泰苦笑道:“文兄,这张元平下手可够狠的,差点要了我的命。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我也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你也不是省油的灯。”
文世辅忽然问道:“处之,我就想知道,郑雄以前可是你的大哥,怎么说翻脸就翻脸,还差点闹出命,这又是哪一出?说句实话,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
王泰尴尬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这里被打傻了吧!”
文世辅一愣,哈哈大笑了起来。
“处之,郑雄为狂妄自负,你折了他的面子,他决不会善罢甘休。找个机会,我出面斡旋一下,看能不能化
戈为玉帛,平息了此事。”
王泰微微一笑。这位文兄长袖善舞,倒是和谁都能搭上话,攀上。不过想想也是,文世辅是官府中
,实打实的国家
部,自然和郑雄、 张元平这些官宦子弟、衙内们
好,至少面子上过的去。
不是说文世辅是读书吗,他怎么和郑雄这等
搞到了一起?
仿佛是猜中了王泰的心事,文世辅讪讪一笑,摇了摇。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我没有刘玄德的才气,只能是英雄气短了。”
王泰哈哈一笑,这文世辅倒也光棍。不过,他这样急需银子,却不知为了何事?
他也没有多少存货,即便想帮,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文兄,我家里还有些银子,我给你拿几百两,你先......”
“处之,你无需如此。朝廷要剿灭流寇,筹集剿饷,愚兄想走“寄学监生”的路子,买个官做,要的钱多,恐怕你没有多少银子。”
文世辅挥挥手,阻止了王泰的开。
王泰恍然大悟。“寄学监生”他听过,就是朝廷售卖国子监的学历文凭,以让纨绔子弟踏仕途,求得一官半职。
看来,文世辅不是求田问舍,置办家业,而是要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
不过,大明王朝为筹剿饷,连卖官一途都不得不采用,何其无奈,何其悲凉!
“郑雄心狠手辣,手下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你们以前不错,为兄斡旋一下,或许可以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文世辅话一转,又到了王泰和郑雄的个
恩怨上。
“文兄,此事恐怕难以善了。”
王泰摇了摇,这郑雄可不是个善茬,他可不想再发生一次“手铳
杀事件”。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