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驿站(2/3)
已习惯了净整洁和卫生,即便是王家庄,也是打扫的整整齐齐,来到北京城,却是如此景象,实在是令他大失所望。
“没有那么糟,会好起来的。”
杨嗣昌微微皱了皱眉,叹道:“官场之中,
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浮于事,那里顾得上百姓民生。”
王泰看杨嗣昌眉不展,赶紧道:
“大志趣高洁,
理万机,那里顾得上这些事
。大
放心,小
一定会不负大
教诲,鞠躬尽瘁,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王泰,你所作所为是为朝廷尽忠,为君王效命,一定要铭记于心!”
杨嗣昌脸色变的缓和了起来:“王泰,希望你不负教诲,忠君报国,莫像那些骄兵悍将,听调不听宣,做那对不起朝廷的事。”
王泰赶紧肃拜道:“大放心,小
必将唯圣上调遣,唯大
马首是瞻,无怨无悔!”
杨嗣昌点点,温声道:“你一片赤子之心,这从你援救济南城就知道了。说起来,你是本官的福星,要不是你,济南城必
,到时候本官的罪孽可就大了。”
王泰赶紧谦让:“天意如此,侥幸之至! 大不必放在心上。”
“确实是天意如此。”
杨嗣昌哈哈笑了起来,看着王泰,也是顺眼许多。或许是王泰当堂赋诗,有几分士风采,又兼态度谦逊,年轻有为,杨嗣昌对他和颜悦色,殷殷叮嘱,犹如子侄。
“王泰,你送的礼我收了。不过,这后的事
,你可要好好
,千万别辜负了君王的厚望。”
在到达京城时,王泰派送了两千两银子给杨嗣昌,杨嗣昌并没有拒绝。
“大放心就是,下官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不会让大
失望!”
王泰赶紧回道。这几就要决定自己的前途,杨嗣昌是皇帝的宠臣,他自然要好好表现。
“王泰,你说这流寇,还能不能翻起来?”
杨嗣昌话题一转,忽然提到了中原的内上来。
“大,以小
之见,皇亲国戚、士大夫之流、豪强官绅,这些
兼并了我大明七成以上的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赋税却不到三成,富者良田万顷、千顷,贫者无立锥之地,嗷嗷待哺。以此看来,我大明积弊甚矣。只要有百姓吃不上饭,流寇就没有办法根除。这是小的肺腑之言,大
莫怪!”
王泰的话,让杨嗣昌脸上又是一红。他的家里,不就有良田百顷,不就是藏税匿税吗。
“王泰,这就是你说的救救农夫了。你做的很好,可惜你没有功名,否则……”
杨嗣昌微微摇了摇。对于这个一片赤子之心的年轻
,他也是由衷地好感。
怪不得负气要强的孙传庭如此看重此。知行合一,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比起那些空谈误国的腐儒,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大,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便是一介匹夫,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
不像大
要
理万机,面对天下流言蜚语。说起来,大
的处境要艰难多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好!”
杨嗣昌赞赏地点了点,看来高起潜推荐王泰,确实不是私心。这王泰,确实是一名
才。
原来他打算着,是不是给王泰个副总兵、副将之类的,现在看来,不如赌一把,再冒险一些,看看有没有奇迹。
“听说你垦荒赈民,垦田近万顷,安抚流民二十余万,此事可是当真?”
看起来,杨嗣昌对王泰的一举一动,了解的相当清楚。
“大,只要能吃饱饭,百姓就不会从贼,这道理,再简单不过。孙总督在陕西清屯,其实小
的做法和他一样,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税赋归于朝廷,粮食归于百姓,如此而已。”
王泰的话语听在耳中,杨嗣昌又是连连点。
“无苛捐杂税,无藏匿土地,救救农夫,如此简单,我大明又有几省做到?”
土地兼并、藏税匿税、苛捐杂税,大明王朝积弊之,官府积重难返,需要的,恐怕是一场从上而下彻彻底底的革新。
“王泰,你部下的咸阳乡兵在济南城一战成名。你倒是仔细说说,你练兵的心得。”
“大,就如大
所说,足食方可足兵,要练兵,首先是粮饷充足,然后才是训练等等。只有……”
王泰毕恭毕敬回答着问题,杨嗣昌不时点着,显然,王泰的许多话,都挠到了他的痒处。
“大,朝中之事,你比小
更清楚。小
想问问大
,朝廷要措饷练兵,这练饷,莫非又要加在百姓身上?”
杨嗣昌眉一皱,微微摇了摇
。
“难道朝廷还有其它的法子吗?”
明知道皇亲国戚、达官贵、豪强官绅们富可敌国,但朝廷就是没有办法从他们身上拿出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