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消失的父亲(二合一)(2/3)
何丛与妻子双双下乡演出,突遇山洪发,何妻溺水而亡,何丛虽然被
救了上来,但却因大脑长时间缺氧,引发了脑部器质
损伤,醒来后,他的智商永远停留在了三岁。
何晨的童年,在那个瞬间戛然而止,而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亦变得支离碎。
好在,政府给了何晨这样的失孤家庭低保补贴,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学校也减免了不少费用。
何晨的祖父母年纪虽然大了,帮着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亲儿子也还是可以的,这也减轻了他不少负担。
那几年,何晨的生活很艰辛,却也有偶尔的快乐,祖父母卖掉了房子,替他们还完了剩余的房贷。一家相依唯命地生活在那套小房子里,上有遮
之瓦、下有安睡之榻,知足即是安乐。
何晨相对顺利地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考上了一所不坏的高中。
高中毕业那年,年迈的祖父母相继得了重病,何晨的生活压力陡然加大。他没再考虑继续求学,而是凭着父母遗传的艺术天赋,与某演艺公司签约,组了个“启明星”乐团,准备出道。
那时的他,约莫是想要尽早工作,多赚些钱,以照顾生病的亲的。
可没想到的是,那家公司突然与便与启明星解了约,反倒利用合同上的漏,要求他们偿付违约金。
何晨那年也才十九岁,除了会弹吉他、会唱歌之外,并没有别的一技之长,那笔十万块不到的违约金,于何家而言,是个天文数字。
何晨只得四处打零工攒钱,同时照顾家中三位病,身体很快便垮了下去。
这个时候,他的父亲何丛不知从哪里知道家里缺钱的事,于是,有一天,他抱着小提琴离开了家。
街坊邻居当时瞧见了,还打趣地问他去嘛,他很雀跃地说:“我帮晨晨挣钱去。”
虽然只有三岁的智商,可他还记得何晨的小名,也还记得,自己会拉小提琴。
他消失了。
从那天起,再也没见过他。
何晨的祖父母很快便知道了儿子失踪的事,两老非常地担心,又心疼孙子每天来回奔波辛苦,没多久便双双病故了。
“……当时接到报警后,我也只把这案子当普通走失案看。因为何丛本身便有智力缺陷,走丢了的可能很大。但何晨却坚持认为,他的父亲是被
拐走了。
我还记得他红着眼睛跟我吼,说他的父亲虽然只有三岁智商,但却很一直乖,从来没跑过,更不会离家出走。”
韩劲松停止了讲述,抬手用力搓了搓脸。
“前辈是什么时候发现这案子有问题的?”程北郭捧起一旁的咖啡壶,向他的杯子里续了些咖啡。
韩劲松放下手,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声音有些发沉:
“一年后吧。那时我被别的区借调查个案子,凑巧知道那个区也发生了几件失踪案。
那几名失踪者的年龄、别、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全都有着很出众的外貌。这一点与何丛一样。”
说到这里,韩劲松从随身携带的纸质笔记簿里拿出一张相片,递给了程北郭:
“这是何丛失踪前一年拍的。”
那张照片的边角已有些泛黄,相片里,何丛抱着小提琴站在一大丛向葵旁,笑容
净灿烂,俊秀的脸上沐着阳光。
“这是当时报案的另几名失踪者。”韩劲松又陆续拿出几张相片,逐一排列在程北郭的眼前。
那些照片男皆有,年龄分布亦很广,有何丛那样的中年
,亦有二十许的年轻
、或十三四岁的少
,他们的共同点是:
无一例外地秀丽。
韩劲松将笔记簿放在手边,凝视着那一排老照片,缓声道:
“我当时考虑的方向是乖卖问题。那时候有个海外
乖卖大案,就是以
儿童为对象的。
我想,这些长相出众的失踪者,会不会是被相似的犯罪团伙绑架去了海外,用以满足大洋彼岸某些边态的猎奇心理?
不过,在走访调查的时候,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不只一位目击证表示,在失踪者失踪前的几天,他们看见失踪者曾和一个背着画板的
说话。”
“我也看到您在资料里标注了这条线索,可后来的调查为什么又没继续下去?”程北郭在此时了句话。
事实上,这些细节他都知道,主时问及,自有其用意。
韩劲松对此却并未相疑。
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有些警察习惯以问询、对话的方式梳理思路,他以前也这样做过。
因此,听得程北郭的问话,他也只是苦笑了一下,说道:“还能为什么?线索不足,调查根本继续不下去。
首先是目击者的证词过于模糊。他们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过背画板的那个
的长相的,甚至就连高矮胖瘦也对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