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奉高游记(下)(1/2)
“以前这索饼,不应该是全麦……”田豫看向店家,其实心里更多是怀疑,店家是不是给他上来碗贵的,打算故意讹钱。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现在搞全麦的索饼,没什么赚
不说,还被客
嫌弃……”店家其实也有些不满,全麦当然更便宜,问题也便宜不了多少。有点钱的客
过来一看,掉
走
,这样更亏。
“主要还是官府的养殖场,也在收购麦麸和米糠,价格不高,不过米面分开之后,整体价格却提升上去,所以粮行如今基本都是卖白面,不卖全麦面了。”老板娘补充道。
“何止是官营,各县看着养殖场赚钱,那些豪强也开了好几家。若非官府严格控制数量,只怕都要泛滥!”店家没好气的说道。
这养殖场数量多,米糠麦麸什么的不够用,甚至要到周边几个郡收购。
相对的,大量
鸭和猪出售到临郡,赚的钱更多。
闲聊几句,两
当然也没有忘记吃面。
面条很筋道,汤
很清甜鲜香,
软而不烂,骨
都软得可以嚼碎的程度。
这样一碗面,五文钱,在两
看来价格只能用‘廉价’来形容。
问过才知道,还有更廉价的,两个馒
一碗豆浆,价格只要两文钱,单独一个馒
一文钱。
说是府衙那边传出的名为‘蒸’的烹饪方法,用的是笼屉蒸煮,蒸饭蒸菜都可以。
真正让这种烹饪方法火起来的,还是蒸馒
。很少的面
,能发出很大的馒
,关键是饱腹感很强,蒸上一个大馒
,一顿吃一个,味道不错还管饱。
“知道了没有?”梁习神色复杂的看向田豫。
“知道了……也就是说,整个泰山郡的百姓,都吃饱了……”田豫感慨。就算是他家,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有上顿没上顿。
为什么一天要吃两餐,真以为是喜欢,说到底就是粮食不够吃啊!
否则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军队可以吃三顿,为什么那些流民不要军饷也去当兵,就如今这世道,一天三餐下来,这开销都不知道超过军饷多少了!
尤其当你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绝望的时刻。
“都吃饱了,这简直不敢置信。”梁习摇了摇
,他大概明白张钰的意思了。和泰山这里比起来,他们要守护,并且打算中兴的那个大汉,简直就是个笑话。
回想起来,当时张钰就曾经说过:正统
是否重要?退一万步说,大汉真的就正统吗?
从三皇五帝算起来的话,其实从夏代开始就不算正统。
毕竟禅让改成家天下,从夏商周,到秦汉两代都是如此。王莽把政策改来改去,也不见把禅让制给改回来……哦,新朝一代而亡?那没什么事了!
“你没听清楚吗?”田豫看向梁习,“这不仅仅是吃饱,
食和蔬菜也不缺!这里每亩的粮食产量,是其他地方的两倍,这简直离谱!”
“泰山群山环绕,若非粮食增产,否则也不会有多余的田地来种植蔬菜,豢养牲畜。”梁习当然知道这点。往常各地的蔬菜,基本都是在田边屋角重点调剂一下。
能专门选择用田地来种菜,只能说种菜获得的收益比粮食还要高,才会那么做。也间接说明,泰山郡的粮价,已经平稳了一两年,百姓对官府有信心。
话说当
,两
正好路过常平仓这边。
眼看
夏,还没到秋收的时候,有一批粮食就被运出来,拿去发售。
看着大量的粮食从仓库里面运出,然后装
板车运送出去,两
有些好奇,问了问赶车的士卒,这是哪家粮行的仓库。
真就好奇,那么大的储量,那应该是大商家。
就算是大商家,粮库大多也是在城外,毕竟城内的话,那么大的地方用来当粮库,太
费。
“哈哈,这里是粮仓没错,不过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商
,这是奉高的常平仓。”赶车的士卒闻言,顿时大笑着解释道。
“常平仓?”两
闻言,居然对这常平仓有些陌生,毕竟这玩意已经废了近两百年。
“听说前汉的时候也设立过,灾荒之年用存粮赈灾,丰收之年收购粮食平抑粮价。就大汉这几年来说,各地如果有这个,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灾民,这才是常平仓存在的意义。结果大汉却因为官员利用常平仓强买强卖粮食,与商
勾结以陈换新等原因,把常平仓废了,你说傻不傻?”士卒调侃道。
的确很傻,本来是吏治的问题,结果归咎到常平仓存在的意义上。
反而就是因为没有常平仓,各地的粮价完全被豪强把控,他们要高就高,要低就低……所以美联储算什么,他们的手段在两汉都给华夏玩烂了!
两
当然清楚这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的确,如果大汉各地有常平仓的话,那么就算黄巾造反,也不可能一下子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