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投名状(1/2)
“基本考试三场,考不上也没关系,理论上凭着你们的学生印信,三十岁以前每年都能参考一次。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另外一个月后,还会有一场法考,打算从事贼曹及相关行业的,可以报考……”开始考试之前,自然有
宣读这些事
。
在场的众
基本都知道,不过按规矩还是要说一声。
想当年匡衡考了九次才种丙科,张钰也自然要给考生们一个机会。
不过他可不希望出现,宋朝那种六七十岁的老
子,过来参加科考的
况。
没什么意义,考中也基本混吃等死,没什么活力和
劲,也已经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期。
这种
养着基本就是‘亢官’,只会增加财政支出,实际对国家没任何帮助。
三十岁是个不错的年纪,其实严格来说极限可以推到三十五岁。
不过他需要更多年轻的官员,来为他治理这个年轻的势力,三十五岁还是有些太老。
三十岁就算考不中,去做点别的什么东西,至少还能过得不错。真的为了出仕,蹉跎四五十年,老来以前贫穷潦倒,这不仅仅是他个
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
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结果虚度一生这本身就是一种
费。
他出去做点什么,哪怕钻研点什么,或者经营点什么,那么都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考试时间四个时辰,中途需要如厕的,就举手示意,不要打扰其他
的答卷。”荀绲缓缓说道。第一次科考比较简陋,大家面前各一张矮几,间隔一米左右。
真要看,其实可以看到前面或者左右两侧考生的答案,只要视力不错的话。
“严谨
接耳,夹带小抄之类的也不行。你们能来到这里,也意味着进行初步的搜查,只是还是要说一句,考试成绩各凭本事,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
“是!”一众考生纷纷回应。
其实别看这一届的考生有两百
,大家走的路线各不同,打算出仕为官的,也就五十
上下。
现在书院开始的三个月,都不会分班。
三个月后根据选择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班级。启蒙肯定不能少,不过侧重会改变。
只是荀绲和郑玄其实多少有些无语,这书院的学生,不少原本都是文盲。
结果一年后,让学生参加考试,并且决定未来的路线,这就有些强
所难了。
在他看来,应该是六七岁开始启蒙,然后在十几岁进行
造。最后花个三年时间,把知识都累积完毕,再考虑未来的路线。
张钰当然知道,问题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等他们慢慢成才?
先凑着着用,反正年纪还小,可以一边做,一边学习。
只是这个过程有些野蛮,有些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的意味。
“开始!”郑玄和荀绲宣布开始,后者则先一步离开。
四个时辰八个小时,两
年纪不算大,但也承受不住八小时看着这群学生。
换是必然的,每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后,自然有其他
来接班。
学生这个时候才能翻开密封的试卷,查看题目。
他们不少
都刚刚启蒙,很多字可能都还认不得,更别说引经据典。
张钰也就是用这个借
,要求题目和答案用白话文来写。
这个理由,就算是郑玄和荀绲,都没办法反驳什么。
真用文言文来回答,怕是连阅题这些学生都做不到。
主要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以后的科考,是不是都要用白话文的题目和答案来回答?
如果是这样,那么传统的那些经义,书籍什么的,是否还有用?
估计就算有,在考试内容里,也肯定会大幅度删减,又或者转换成白话文的形式……
不不,仔细想想,好像这样才是必然。
当时想到这一点的两
,才想起来,藏书室里面,就有白话文的各种经文,都属于把现有的经书白话文化后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作者,那就是张钰!
实际上,
给他们编撰的启蒙教材里面,就大量引用这类书籍的内容。
没办法,面对一群甚至可能从零开始的学生,这样的确会降低教学难度。
甚至只要有固定教材,学会那么传授这些知识,‘老师’这职业都能‘量产’出来。
所以说,张钰的可怕,不在攻城略地,不在扩大地盘。
真正可怕的是,他
力
坏了现有的制度和规则,并且要求大家都接受他的制度和规则。
若改朝换代,只是换个伺候的对象。
那么张钰这种,就是要在根本上,把旧势力里面所有豪强,都给打落凡尘,重新筛选。
就危害程度来说,比最野蛮的反贼,还要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