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手电筒是家电(2/3)

“为什么一颗药丸会这么贵呢?”

“之前说的效果是其一,再者便是药材的原料,我想大家可能听说过或是在网上见过一些报导,某某农村或是什么地方,发现了牛黄,这其实就是牛身上的胆囊结石,中医上认为,可以治疗的心及肝胆治病,每一百万牛,大概能站出3-4千克牛黄,价格嘛...”肖一若看向观众席:“有没有知道,今天金价,多少一克?”

“355!”立刻有回答。

“嗯,牛黄的价格大概就是如此。”

咋舌。

“另外,牛黄丸里还有一味主药,是来自犀牛角,咱们国家从93年开始,便明令禁止使用该物品,所以,东西越来越少,自然越来越珍贵。用一丸,少一丸。”

“原来如此,等于是消耗品,不可再生。”郑秋曼点点:“在这里,我们要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药是好东西,但如今市面上,你随意到个平台去搜索,大概都能找到所谓87,88年的牛黄丸,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千万不要贸然购买,以免受骗上当。”

编导几乎在每个物品环节,都有穿类似的提醒话语,而且有大字体标记,主持必须说出来,主要就是提醒大伙,不要贸然坑,容易吃亏,和fbi warning一样。

鉴宝神色倒是平静,并没有听到价格后懊恼不已,相信,来之前,心里都有底儿了。

每样物品,给出的鉴定时间是十分钟,老邓应该是有点紧张,他浸此道数十载,啥玩意没见过。

可代表民间队第一个出征,肯定想要带个好,就算已经看出了个一二三,还是没出来,再瞅瞅,再瞧瞧,可别走了眼,那接下来的节目真没法录了。

郑秋曼等说了一通废话,看看时间差不多,拿出了个小板子递给鉴宝

“来,周先生,请写出你的心理价位。”

唰唰唰,暂时不公布。

经过导演组的讨论,队伍鉴定环节简了,之前设定的是民间队看完,专家队还会看一次,其实,和后边有些重合了。

反正物品都有经过第三方,真假肯定没问题,价格也和市面贴近,相互一比就知道了。

在大屏幕上倒计时即将结束的时候,老邓从隔音房里走了出来,在肖一若的提示下,写出了对于物品的判断。

“好的,《华夏鉴宝》第一期,第一鉴定已经完成,究竟,周先生带来的东西,是否是真品,又价值几何呢?”郑秋曼提高了音量,稍显激烈的鼓点音乐同时响起。

摄影机给了大屏幕特写。

“首先,是鉴宝周先生的估价...十万元,接着,是我们民间队邓华昌老师的鉴定结果...真品,价值?”

所有不自觉地转看向八字胡老板。

肖一若不着急:“邓老师,为什么是个问号呢?”

“东西没问题,而且保存的非常完好,蜡衣严丝合缝,没有遭到任何坏。”邓老板显然是刻意而为之,并不慌:“价格为什么没写,主要是因为两点。

第一,我不能打开,在某些况下,就算外的蜡衣没有损坏,里药丸也有可能失效,这和制作工艺有关,像是犀牛角,牛黄不被坏,但里还有蜂蜜等辅料有可能过期,影响药效。

第二,治病救的东西,单从价值,真要给,我能说出个价格,八到十五万,甚至,有钱可以出的更多,但,多数...”

邓老板没有多言,但观众都听懂了,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肖一若忽然觉得八字胡老板升华了嘛,作为古玩街的老油条,不应该是唯利是图,能赚钱才是王道么,你打眼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也许,只是单纯和治病救四个字有关,让他改变主意了吧。

事实也是如此,要是遇到个没啥钱的病患,卖主又好心,想要帮一把,也许很便宜的价格就出了,遇到有钱的主,十几万根本不痛不痒,确实难以估量。

邓老板不想写价格,除了不能保证药效依然存在之外,更是不愿见到因为他一句话,把药价给升起,可谓非常有心了。

肖一若没有过多去解读,这玩意懂得都懂,多数理解,也有骂娘,身边的周先生是和态度也不懂。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他当然是希望药丸能便宜点给有需要的

但,不能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也许周先生家里同样遇到了困难,急需要钱,道德绑架的事不能做。

嘉宾,鉴宝可要表达各自的意思,主持则需要相对中立。

“一枚治病的神药,到底是真是假,两味主原料更是稀世罕见,民间队邓老师的鉴定结果已经给出,究竟,周先生是否能如愿,不要走开,广告回来揭晓答案。”

现场嘉宾和观众提前都被知会,听到主持说广告,没有反应,这只是说给电视机前观众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