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年礼(1/2)

林蓁清楚张大丫的想法,不就是自己亲身上阵被程奶奶怼回去了,就变相地逼着李小弟找她要吃的吗?!

但张大丫也不想想,是每天省一个鸡蛋省下来的多些,还是把偏心了十几年的儿子一把推开的损失大些?

“升米恩、斗米仇”用在这里可能不是十分贴切,但是对于一个向来得惯了偏爱人来说,突然间就把对他的这种偏爱转移到了别人身上,那可比从来没有对他偏爱过更容易让他心寒,也更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于张大丫不知道是不是气糊涂了闹出来的这一出,林蓁采取的是不干涉的态度,这些弯绕在她的心里打了个转就抛于脑后了。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村里大队也发了分红,手里钱多钱少的都开始在准备着过年,林蓁也在琢磨着给程家和李家的节礼。

按照附近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分家出去的儿子,逢年过节是要给父母准备节礼的。当然,鉴于实际情况大多数人家手里都紧巴巴的,这习俗已经简化到有个意思就行了,价值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条件浮动。

有点余钱和票的,去供销社买糕点糖果作为节礼最为体面。

稍逊色些的,自己用糯米和糖蒸糕做籺,也拿得出去。

要是手头再紧些的,也有送省下来的秋天家里果树收成后晒的果干或赶海捡到的海货晒成的干货。

实在不行,就只送自家菜园子收的蔬菜晒成的菜干了。

林蓁这边给两家准备的节礼,她打算中规中矩,给一家蒸一个红糖年糕就算了。

糯米粉、红糖和水,蒸出每个两斤重的圆饼状甜糕。

这年头,特别是在村里,送食物最能体现心意。

这两斤重的心意,一家送一个,已经十分体面了。

林蓁和程奶奶一起,一共蒸了整整五个大年糕,自家留一个,教授院一个,陈卓尔一个,程、李家各一个。

其实要按分家文书里的约定,给程奶奶养老就算是给程大山和黎春花尽了养老义务了,照这么说这节礼不用送到程家去,应该给程奶奶就行了才是。

之所以还有程家的一份,说起来都跟分家时他们捏紧了那一千五百块钱没分给程家有关。

林蓁和秦崝不是那种会占人便宜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分家时,黎春花变相让他们净身出户,而他们顺势就应了。

他们都是在原主已经意识消散之后才接手了身体的,如果他们不出现,原主也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起来他们并不欠原主的。他们可以自发地为了所获得的身份而对原主的家人作出补偿,但是却不会认为那是他们必须尽的责任。

但是不管是李家的张大丫还是程家的黎春花,显然都想揪着孝道把原主当成血包。

所以,划下界线是必要的。林蓁和秦崝可以给,但是张大丫和黎春花她们不能要求。

话说回来,他们不爱占便宜,所以他们接管身体的同时所接管的原主的那些钱——不仅卖岗位得的一千五百块钱,还有秦崝刚醒来时花的、以及后来给林蓁的原主以前攒的那些钱,全部都属于原主的遗产,肯定是要还给他们的家人的。

如果这些家人跟原主的关系比较正常,那他们在一开始就把这些钱还回去了更干净利落,从此之后就顺其自然地当成家人相处,该怎么样怎么样。

但眼下的情况是就算分了家,从此断绝关系不再往来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选择了暂时不全把钱给出去,到程家人真的有需要了,又或是真到了黎春花和程大山退休的年纪了,他们再分笔还回去。

这也是不得不防患于未然。不然,要是一开始就轻易把钱给了,他们只会被当成软包子,程家人日后胃口会越养越大,越来越想不劳而获,成为吸血虫。

至于程奶奶,林蓁没有把她当成了与原主有关的补偿或是负担,她是真心挺喜欢这乐观的老太太,纯粹是当成家里老人去对待的。

事实证明,林蓁他们一点都没有看错程家人

林蓁才让秦崝去程家送年糕,就被嫌弃“怎么只有一样”了,把给他们送年礼当成理所当然了。

秦崝最不爱惯这些臭毛病了,当即就拎了年糕准备往外走:“本来是连一样都不是必须要有的。”

发现秦崝不会被套路后,黎春花才急忙把年糕抢回来:“这东西都送进门了,哪里还有拿回去的道理!”

等秦崝回去了,程大嫂才开始说风凉话:“婶,你也是的,有这块年糕就已经不错了,你还想那边给送多少礼过来?那不得钱和票买吗?”

“是啊!”程二嫂一唱一和的,“你也不看看他们家新盖那房子,用了多少好砖多少好瓦,多少好木梁?听说所有的屋子都给配了用好木头打的家具,人家多大手笔啊!”

黎春花怎么不知道?多少人闲话都说到她面前了。她只摇头:“两个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