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节礼(1/2)
二十只粽子,林蓁不是全准备给她和秦崝吃的,她打算给教授院送三只,李家三只,程家……
“你拿回去三只会不会太少?”林蓁问秦崝。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教授院五个,李家六个
,算起来一
能分半只。
但是程家多,除了程父程母,程皓的两个哥早就结婚了,大哥生了一
两儿,二哥一个儿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十一
。
但要是按每半只的量分配,那得拿回去六只才行。
倒不是她小气舍不得,而是出手不能这么大方。
都是贪心的,要是轻轻松松给这么多,他们可能就会想:这么舍得,肯定是因为手里捏着大把钱。
然后就想方设法抠出来更多。
秦崝也是同样的看法:“三个够了。这个粽子个大,一个等于三个碱水粽了,一个切成四块分着吃肯定够了。而且家里不也会包粽子吗?”
端午前一天,俩就去教授院送粽子。
张教授一见这粽子的形状和个眼睛就亮了:“这个是端城的裹蒸粽吧?”
嗯?林蓁看向他。张教授以前不是在首都清大吗?端城在南粤,一南一北隔着的距离可远。
张教授似乎看出来了林蓁的疑问,笑嘻嘻地解释:“以前我们院里有一个同事是端城,每年端午节他家就包裹蒸粽,每次都给我们送。”他看着桌上的粽子,目光怀念,“说起来也好些年没吃过了。”
除了双手抱着粽子一脸“哇”的小衍彦之外,另三个大脸色都有一瞬间的黯然。是啊,一转眼,他们被下放已经快五年了。
“那您帮忙尝尝这个味正宗不正宗。”林蓁笑着打沉默。
反正她自己觉得挺好吃的。
那肯定没问题的。张教授忙不迭地点:“我这个
最有尝新
神了,试吃尽管找我!”
今天除了粽子之外,林蓁还送了点别的过来,陈教授看到面呆了呆,很是意外:“小李,怎么还特地买这个?”
粮食本来就贵重,面就更是稀罕,因为本地不种小麦,也极少吃面食,在县城都买不到。
只有市里才可能有面。
而林蓁这次就给他们带了三斤面和一斤五花
。
“是给你们包饺子的。”林蓁就记得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个说法,是华国北方好像每个节都是喜欢吃饺子,不确定陈教授他们是不是也这样,就给准备了。
反正不当应节,平时也可以吃的嘛。
“哎哟~”张教授见到面乐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面
!饺子!”
虽然来到海城五年,已经习惯了主食变成大米加番薯了,但是对于这一还是很怀念的。
他看向秦崝的目光愈发欣赏,伸手去拍拍他肩膀:“年轻,有前途啊。”因为县城里没有面
,那肯定是秦崝在省城或是市里买了带回来的呀!
不过他欣赏的对象也没有错,面的确是秦崝带回来的。他在省城里“采购”的时候,想着主粮必不可少,所以面
和米各买了一百斤,甚至还买了好些番薯。
不过该辩解的还是要辩解:“我们端午也吃粽子,不吃饺子。”这话也是为接下来的这句服务的,“索今天就包饺子好了,天气热,东西放到明天万一要是不小心坏了就太
费了。”
“那你们吃什么粽子呀?”林蓁有些好奇地问。
张教授回忆了下:“我们多数吃甜粽,通常在糯米里面包着豆沙或是蜜枣。”那都是五年前的事了,来到这里之后,吃饱都成问题,哪来的材料包粽子过端午。
“听起来挺好吃的。”林蓁笑眯眯地捧场,她记得看过的就有这种,“那教授你们要不要自己包一些?缺哪些材料我到时给你们找找送过来,豆沙应该是用红豆熬的吧?白糖应该也要?”
其实她的空间里就有红豆和白糖,只是不方便马上拿出来而已。林蓁想了想,“要不我明天早上送过来。”
“不用不用。”陈教授他们不约而同地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林蓁说,“主要是我们不会包……”
在座的这四个知识分子在被下放之前家里要么有家煮饭,要么就请了保姆,自己基本都没怎么下过厨的。也就是来到这里之后,不得不自己开伙,才学了怎么做饭。但是包粽子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就有点过大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林蓁就不再提这岔。
“不会包粽子不要紧,会包饺子就可以了。”林蓁对于面摩拳擦掌。
一直以来她都是看着食谱或是烹饪纪录片来自己鼓捣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真教学,她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
像是一些食材的配比,烹饪的步骤什么的,她完全没问题。因为只要根据食谱的指导一步一步来就可以了。但是包饺子有些不一样,就比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