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章 首治(2/2)

反应过来:“曾先生的意思是咱们不发粮食,而是改成将这些米粮悉数熬煮成粥饭,每按时按量发放给这些灾民,免得使百姓之间因为粮食诱发矛盾?”

曾广文笑道:“大果真厉害,老朽不过才说了一句,大便想通了个中关节。”

若是将粮食发放下去,到每个灾民手中,自然会有那种打细算,留着一顿一顿慢慢吃的。

但也不会缺少那种饿极了贪吃的,原本足够支撑六七粮,为了贪图一时饱腹,一顿或者几顿就给煮了。

到时候自己的粮食吃完了,眼看着别手里还有,利益驱使之下,就算有着军士们在一旁看管,怕是也会耐不住饥饿的驱使,闹出子来。

徐章眼睛顿时就亮了,他和贺老太医此行是为了防治疫病在灾民之间扩散而来,若是能够借助发放粮食之名,将所有的灾民都集中安置起来,着重加强灾民安置区内外的环境整治,督促灾民们将生活方式改变的更加卫生洁净,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思路一打开,徐章脑海之中便有千百条思绪一脑全涌了出来,如何如何安置灾民,如何划分区域,以及需要制定让灾民们遵守的种种生活条例······

徐章立时便定了下来,让曾广文带着那个叫做牛大力的魁梧汉子和一众灾民之中德高望重之辈,将灾民统一安置起来。

在灾民们的带领下,徐章等到了他们临时的聚集地,一处山脚天然的崖壁之下。

崖壁内凹中空,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巨大周围还有不少简陋的棚,罗列的颇为整齐,看似凌之中,竟循着某种顺序。

一问才得知,这是牛大力等依着曾广文的指点,带着流民们建造而成,平里他们就靠着打些猎物,在山间挖些野菜什么的充饥。

至于这么多聚集在此,是因为水患那几,大家都被冲散了,家园被毁,不知有多少葬身在洪水之中。

因着水势太大,官府便是想要救灾也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无数百姓葬身于滔天洪水之中。

这些百姓都是慌间从家乡逃窜出来的,前些时大雨如瓢泼,水势越来越大,众只能继续往外逃,慌之下,不知不觉便进了宿州的地界。

可宿州也受了灾,虽不严重,但也有些自顾不暇,哪里有空来搭理这些一路逃难而来的灾民,便发给他们几粮,让他们自己往回赶路,说当地官府自会组织救灾,就这么打发他们走了。

那些时,天色沉,时不时便会落下一场大雨,洪水滔天,骇的众胆战心惊不已,哪里还敢回去。

便聚在一块,就近在宿州四近的山里找了个所在暂时安置了下来,打算等洪水退了之后再做打算。

不想如今洪水退了,但众粮却早已消耗殆尽。

好在灾民里不少,打猎的,捕鱼的,还有些经验极为丰富的长者,带着大家在山林里采摘能食的野果野根树皮,将就着挺了下来。

可这些灾民也一个个都成了如今的模样。

他们出去打劫,也是为了凑些粮食出来,用来做路资支撑自己回到家乡去,否则就这么出发的话,只怕不知什么时候就给饿死在半道上了。

看着蓬垢面,衣衫褴褛的灾民们,徐章接连叹了好几气,心里百味杂陈。

当即便让民夫们埋锅造饭,煮起了粥和热水。

又让牛大力带着身子骨还算强健的一些灾民去四近的山林里伐了好些大竹回来。

挨个做成竹筒,用来装烧开的热水,用以平时的饮用。

又让去宿州城里才买了不少大锅陶翁,再度采买了一批粮食,还有驴马板车,让那些老弱病残乘坐。

将一众登记在册的灾民按各自的籍贯划分成五队,多的百多,少的几十,从中挑选出德高望重之士,协助徐章手下的军士对灾民进行统一管理。

和贺老太医商量之后,确认了诸多条列,再由这些德高望重之士传达到每一个灾民的耳中,将他们统一规划了起来。

定时定量,早晚两顿米粥,一稀一稠,规定若是喝水只能喝烧开后的凉水,饭前便后必须洗后,大小便也必须要到指定的地方,不得随意解决。

大家相互监督,可以举报,若是发现有违背其中任何一条的,直接扣除当粮,揭发检举者多奖励半碗米粥。

不过短短两功夫,五百七十二个灾民就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生活习惯和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灾民们的营地里,竟然比寻常百姓的家里还要净。

徐章还让贺老太医带着几个太医院的太医还有一些从民间征调而来的郎中,给灾民们一一号脉检查身体,将况记录在册,有病就治病,扎针用药。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疫病萌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