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普通人眼里的曹大官人和出圈大爆的电视剧(二合一)(1/4)
京城,某户居民楼
孟小芒趴在餐桌上写作业,她哥孟小光躺在沙发上抱着一本封皮花花绿绿的书看得有滋有味,书的名字叫做《第一次亲密接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本书算是互联网史上第一本出圈的网络小说,98年就已经写完了。
但是当时只在台省流行,99年开始流内地,2000年初正式在内地火
。
每一个上网的网友,都梦想着碰上自己的轻舞飞扬/痞子蔡,无数迫切地在网上
友网恋。
连带着qq也跟着吃了波红利,用户群和在线活跃度猛增。
小说火了,自然有书商盯着,很快就有了繁体、简体两版正版书,盗版商也纷纷跟上,《第一次亲密接触》成了时下最火的流行小说。
孟小光买不起正版,甚至他手里这本盗版都不是买的,而且借同学的,每天不释手。
这些子省吃俭用,打算从牙缝里抠出点去网吧,找个
网友实践一把。
兄妹俩正各各的,开门声响起,孟小芒回
看去,孟小光一个闪身把手塞到沙发底,然后跑到餐桌提前放好的作业前,提笔落座,过程一气呵成,姿势极为标准。
孟小芒早就习惯了老哥的作,也不理他,放下笔起身就接正换鞋的父母手里的袋子。
“爸妈,你们买什么了,我都饿了。”
“你爸买的卤,家里还有点炸酱,一会儿做面条吃。”
三说着话,孟小光则依旧对着一张卷子,作冥思苦想状,偶尔抬
,满是被打扰了学习的愤怒。
“小声点,做题呢!”
老孟撇撇嘴,睿智的眼神已经看清了一切:“你要真有这学习的劲
,也不至于数学英语加起来都不够及格分。”
不过话是这么说,老孟和妻子肖花还是主动放低了声音,去厨房做饭,孟小芒也开始继续写作业。
大约半小时后,做好了饭的老孟,让儿把作业撤了,一家
吃着卤
+炸酱面,老孟夫妻又开始
常唠叨。
两个孩子今年夏天刚刚升高中,
儿孟小芒成绩还行,年级前100,孟小光就差多了,在班里垫底。
甚至于他这个成绩,按理说都是上不了高中的,是老孟夫妻又是托又是砸钱给硬塞进去的。
夫妻俩也没指望着他能考上大学,有个高中学历,总比初中出来更好找工作,而且年纪小出来瞎混容易学坏,在学校到底还有个限度。
当然了,在心里他们还是盼着孟小光学好,叫什么考个大专,他们算是烧高香了。
为此,他们特别不让儿住校,就是为了能多管着点,好在家里离学校不远,走读倒也方便。
看完了电视,洗洗涮涮,一家开始
常抢电视。
“今天看球,澳大利亚对国足的友谊赛。”
球迷老孟率先发声,却被孟小光兄妹俩联合抵制。
“不看球,一群追了一个球,半小时踢不进去一个没意思。”
“就是,昨天不是看的《少年包青天》有曹轩和公孙策。”
老孟怼不过,很快拿出杀手锏,致命两连问:“你们俩作业写完了?明天不用上学?”
“写完了,总不能一天到晚学吧。”
“就是,高中生也要娱乐放松啊。”
兄妹俩一唱一和,肖花也跟着松了:“孩子想看就看吧,这才高一。”
“就你会惯。”
老孟愤愤不平,但没敢说出,苦
的看着孟小光兄妹俩调台到京城卫视。
其实在此之前,一家也看过这部剧,老孟兴趣一般,肖花无所谓,两个孩子最喜欢。
这个模式,也差不多是《少年包青天》在无数个家庭的翻版。
年轻和小孩喜欢,大
只有部分喜欢推理
案的观众喜欢,很多
并不是特别
看,当然了,也不反感跟着看,权当解闷。
所以,每天晚上《少年包青天》的收视率高低,全依赖家里孩子能不能说服父母抢到遥控器。
一般况下,基本上孩子闹着要看,大部分的家长都会随其心愿。
孩子们看完,就回学校和同学朋友聊剧,你传我、我传你,《少年包青天》的热度也被带起来了。
从某种角度上,《少年包青天》观众群体范围不如《还珠格格》这种老少通杀的剧,但能够抓住大多数年轻观众群体,成绩也差不到哪去。
今天播的是第二个案子的剧,曹轩饰演的包拯一出场,作为他歌迷的孟小芒就有些郁闷。
“明明曹轩那么帅,为啥非得涂黑啊,上还弄个月牙,害的我们班那几个
生都说公孙策好看。”
“包拯能不黑吗,不黑的还叫包拯?”
看不成球的老孟化身吐槽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