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林道乾(1/2)
就在赵守正与曾一本接战的同时,徐渭终于通过澎湖方面与林道乾接上,在唐保禄的陪伴下,乘坐
着林字大旗的红
船,来到了
阳县的下尾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看着那座营垒森严、壕堑俱全的下尾城,唐保禄不禁感慨万分道:“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只是个小村庄,转眼就成了比县城还大还繁华的所在。”
他这话不是虚言,只见一趟趟车队在进出城门,数不清的船只停泊在城外的码上,海湾中还有帆帆点点、星罗棋布,看上去真比
阳县城热闹不少。
“早知这里还可以随意进出,咱们何苦绕这个圈子呢,直接上门多省事儿?”他心焦州的
形,对徐渭按部就班的做事节奏,难免有些看法。
“呵呵,小子,你是在教老夫做事吗?”徐渭戴着蛤蟆墨镜,享受的抽着水烟,有些含混的说道。
“那可万万不敢。老先生别生气,晚辈一时心急,不择言了。”唐保禄忙解释道。
“无所谓,没点儿脾气叫年轻吗?”徐渭宽厚的一笑。
“还是您老理解我们年轻……”唐保禄道谢不迭,却听徐文长话锋一转道: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只要别把脾气发到老夫身上就成,不然我打断你的三条腿。”
“呃……”唐保禄登时语塞,这怪老是真难琢磨啊。
“要是换成传奇小说,在这段节中,徐文长当只身
林营,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那林道乾纳
便拜,从此对朝廷忠心不二……”便听徐渭淡淡道:
“可惜在现实中,他要是真那么做,恐怕见不着林道乾就会死于非命。”
“是……”唐保禄擦擦汗,不敢再多说。
“小子,看在你爹的份上,老夫提点几句,你可记住了。”徐文长咕噜咕噜抽两,吐出一串烟圈道。
“晚辈感激不尽,洗耳恭听。”唐保禄忙俯首帖耳。
“做事最要紧的是谋定后动,越是紧急的事
就越得冷静。你时时刻刻要想的是,如何做成这件事,而不是只想着赶紧去做。”徐渭瞥他一眼道:“而且你
在海外,以身犯险就更要不得了。要‘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不想你爹白发
送黑发
,就记住我送你的这八个字。”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唐保禄有些不以为然,心说那不就是当缩乌
吗?不过表面上还是乖巧的应下了。
徐渭知道他没听进去,但各有命,说多了也无益。便不再理他,一面抽烟一面把思绪转到了那下尾城主林道乾身上。
~~
说起这林道乾,昔那可是与曾一本齐名的大海主。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知名度,绝对比赵昊大多了。名字在朝廷的公文中出现的次数,也绝对是排前几位的。
此发迹的经过,与那《水浒中》的及时雨宋江,颇有几分相像。林道乾原本是
州府澄海县的一名书吏,是有正式编制的地方公务员。
之前就说过,书吏听起来不咋地,但其实相当于后世县里要害部门的实权处长科长。在县里捞钱方便,脉广阔,过得其实很滋润。
林道乾也像宋公明那样,还很朋友,三教九流都有结
。
澄海县又临海,百姓下海讨生活者如过江之鲫,县里大户几乎是半公开的大搞走私。林道乾便自然而然结了大票道上的朋友,为他们通风报信,躲避官府的打击。
一边当着朝廷的差,一边利用手中权力,参与到全民走私中谋利,这其实是闽粤一带沿海官吏们的惯例了。
但有道是夜路走多了终究遇上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何况林道乾还是在海边走,裤子都得打湿。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抗倭的重点转到了闽粤沿海,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张元勋等抗倭名将纷纷南下,官府也重新厉行海禁,打击走私。
林道乾年轻不知浅,依然顶风作案,替大海主吴平通风报信,结果被
告发,省里直接下文捉拿。他仓皇逃往海上,投奔了吴平的队伍,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海盗生涯。
他先跟着吴平了几年,混出了不小的名声。后来吴平本着
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让他出去开分基地。
林道乾先在老家澄海县南湾聚众,刚开张时不过几十个、十几条枪。但他凭着为
义气、聪明果决、出手狠辣,加之官军全力对付吴平等大海主,无暇顾及他这种小角色的机会,很快便发展壮大起来。
不过他真正扬名立万,是在九年前的嘉靖四十二年。那年三月,他突然率战船五十余艘,自吴平的老巢南澳岛出发,攻打福建诏安,并洗劫了县城,然后迅速退回州,让闻讯来救援的福建总兵俞大猷望而兴叹。
之后他利用福建官兵没法跨省作战的空子,在两省间反复横跳,不断发展壮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