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堤成!(盟主加更)(1/2)
隆庆二年七月廿七,是昆山父老永远不会忘记的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顶风冒雨、持续奋战一个月后,吴淞江北堤工程顺利的合龙了!
这一天,全县三十八万男老幼倾巢而出,全都赶往龙王庙大堤。
这一天是真多呀,长长的队伍前
已经到了南山寺堤段,后
还没出县城呢。
大堤上,扎起了彩楼,旌旗飘飘,花团锦簇!
大堤下,山
海,谁不想亲眼目睹这全县百姓期待了一百年的伟大时刻?
辰时一到,戴二梁冠、身穿赤罗裳,系银带、佩药玉,悬着练雀三色花锦绶的赵二爷,在一众佐贰士绅的簇拥下,出现在大堤之上。
当他和顾大栋一道,将最后一桶混凝土,象征浇在大堤上,那民夫们故意留下的小坑上后,便正式宣告整条大堤彻底合龙了!
登时大堤下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百姓们将带来的鲜花抛洒到天空中,那五颜六色的漫天花雨,便笼罩了堤上的视线。
至此,这场自六月廿六开始的大会战,胜利落下帷幕!
~~
赵二爷素来眼碟子浅,看到老百姓激动成这样,这下哪还忍得住?
站在堤上就吧嗒吧嗒掉下泪来,他刚要不好意思的推说,自己被风迷了眼,却听身旁有嚎啕大哭起来。
赵守正抹着泪转一看,是熊典史熊夏生。
那个被前任知县评价为可怕,永远都是一张死脸的熊典史,此刻居然在万众瞩目之下,哭得捶胸顿足,惊天动地!
赵二爷都傻了,心说这位这是怎么了?
好在老百姓都在激动手舞足蹈,嗷嗷叫,倒也没
注意到老熊的异常。
一旁的何县丞赶紧让将熊典史扶下堤去,以免老百姓察觉之后,胡思
想。
等百姓们尽宣泄完心中激动后,赵守正也平复下心
,看一眼藏在掌心的小抄,然后举起了话筒。
百姓见老父母要训话,很快安静下来,直至鸦雀无声。
“三十一天前,也是在这里,本县宣布要在一个月筑起这条大堤时,除了我们自己,没有相信!”
“三十一天后,我们建起了这条坚不可摧的大堤,除去因为飓风停工的两天外,全部工程耗时整整二十九天。现在,可以向全天下宣告,我们昆山县吹的牛,我们做到了!”
“嗷!”老百姓又是一阵忘的欢呼,好一阵子才平复下来。
便听赵守正接着大声道:“恰好,整段江堤在经过小幅度的裁弯取直后,长度缩短到了五十八里。平均每的工程进度二里,其中还修筑了六个水闸,以及六十段格堤。这是我华夏历史上,不折不扣的伟大奇迹!”
说着他伸手一指堤下的几十万百姓,高声喝道:“而你们,昆山县的伟大民,就是这个伟大奇迹的创造者!”
“嗷!嗷!嗷!”老百姓被赵二爷撩拨的简直嗨了。他们这些轻如鸿毛的
民,何曾被如此赞美过?
“昆山永远不会忘记,夜夜奋战在此的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一名民壮!这道长堤是你们肩扛手抬、一砖一石垒起来的!”
“昆山永远不会忘记,夜夜穿行于太湖和吴淞之间的三千六百六十三条船上的船夫船娘们,这道长堤的每一块石
,都是你们一船一船,从一百六十里外的
庭西山运回来!”
“昆山永远不会忘记,夜夜为工程编筐搓绳织袋的八万三千一百一十二名老
、
和孩子!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这道长堤根本无法如期完工!”
老百姓都听傻了,难道这种庆功的时刻,不该是大物们相互吹捧的时候,为何大老爷却把功劳一个劲儿的往他们身上安?
但是真爽!真骄傲!真他妈的自豪啊!
这一刻昆山百姓不知多少愿意为他们知县大
去死。
“大老爷,大老爷,大老爷!”千万一起高喊,最后汇聚成惊天动地之声。
幸亏里长甲长们昨晚特意开会叮嘱过,严禁喊任何犯忌讳的号。比如‘大老爷很多很多岁’之类,估计这会儿老百姓喊出的话,就已经足够把赵二爷满门抄斩了。
~~
那惊天动地的声音传到了吴淞江的江面上,让一艘豪华大船上的三,不由自主打住了
谈。
三正是赵昊和前来道贺的王梦祥、王世懋。
待到声音渐小,王梦祥才对赵昊笑道:“公子这位最大的功臣,却无知晓。”
“这就叫事了拂衣去、藏身与名。”王世懋大赞道:“公子有侠骨啊。”
“我可没打算离开昆山。”赵昊哈哈大笑道:“再说我也不吃我爹的醋。”
二王也跟着笑起来。
~~
大坝上,赵守正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