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3/4)
。这种况,哪怕是把所有的违法所得都给没收了,也弥补不了
民的损失啊。”
长孙无忌这话说完之后,李世民也忍不住点。
这话,没毛病啊。
在大唐易中心发行
票的公司,几乎都是拿出一半的
票出来售卖。
一贯钱一,假如拿出了一万
的话,那么
家也就得了一万贯钱而已。
但是外面流通的票,已经价值两三贯钱了啊,也就是总价两三万贯了。
这两三万贯钱的票要是变得一文不值了……
怎么补?
“长孙司空的话,听起来非常的有道理,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票都是在价值两三贯钱的时候买卖的,有些可能是卖了就再也没有卖;对于这些
来,他损失的就是一贯钱。
其次,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规定,每一个百姓,最多只能享受到十贯钱的赔偿。以观狮山书院算学院的不完全统计,购买票的价值在十贯钱以上的
员,在所有购买
票的
员之中,不超过一万
。
这些普遍都是身家颇为丰厚,我们给他们设定十贯钱的赔偿上限,这么一来,他们哪怕是因为
票的投资受到了损失,本身的生活也不见得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至于个别依靠借贷来买
票的
,那么他们就是以后
民们最好的老师,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
市有风险,
市需谨慎’!”
李宽的这话,让长孙无忌无话可说。
玩弄政治,李宽肯定是比不过长孙无忌的。
但是在商业上面,没有是李宽的对手。
长孙无忌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既然宽儿你都已经想好了,那么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晚处理,到时候问题越大。”
李世民虽然今天没有怎么说话,但是却是很清楚应该要怎么下决定。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天下午,李宽在宣政殿中说的内容,就传开来了。
一些手中有票的商家是嗅觉最灵敏的,他们立马开始转让手中的
票。
不过,谁也不傻啊。
普通百姓又买不起那么多的票,很快的,从未跌过的
票价格,就开始掉
向下。
哪怕是东太平洋公司的票也不例外。
“老任,怎么办?我们手中可是还有好几万贯钱的票呢。”
彭志筠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立马跟老任商讨着对策。
“降价!立马降价甩卖,把牙行所有的伙计都派出去,能卖出去多少算多少。我估计这个消息很快就会扩散开来,到时候哪怕是降价也不一定能够卖出去了。”
老任脸色有点发白,不过脑却是还算清醒。
作为大唐最大的黄牛贩子,他也不是没有碰到过歌剧院的门票砸在手中的况。
只是,这一次的况有点严重。
“我也算是看清楚了,这票,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不像是门票那样,真的就物以稀为贵,归根结底,还是要看
票背后的公司到底怎么样。
要是我们手中持有的是东海渔业的票,那么不管朝廷颁布什么政策,都不用担心价格会大幅下跌,可是那个西洋贸易公司,连东海渔业的一个指
都比不过啊。”
这个时候,彭志筠也开始意识到不同公司的票差别,到底有多大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个进步。
只是代价有点大。
……
《长安晚报》的印刷作坊,一帮正在忙碌着。
“印刷出来一批,就先运走一批,不用等到全部都印刷完成。”
祝之善紧赶慢赶的写完了今天的稿子之后,立马亲自赶到了印刷作坊。
按照往常,这个时候的《长安晚报》已经全部印刷完成并且运往长安城各处售卖。
不过,因为临时修改版
条的内容,时间延迟了将近两个小时。
虽然各个环节都在赶时间,最终还是比往常晚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得多跑好几趟才能把报纸运到各个地方呢。”
印刷作坊的掌柜显然没有祝之善那样敏锐的眼光。
在他看来,怎么降低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不用担心,今天临时紧急修改内容就是东家亲自安排过来吩咐的,为了让我们的报纸能够大卖,增加一点运输成本不算什么。”
祝之善很清楚首发一个点新闻对《长安
报》有多大的好处。
不说销量会上涨很多,单单后续的广告费上涨,就不是一点点运输费可以比的。
“行,那我每隔半个小时安排一批马车去运输报纸城。”
“嗯,记住了,要每隔售卖点都进行投放,不要一个一个的开始售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