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通兑天下的愿景(2/3)
“太子殿下,汉王殿下,这银票虽然看上去就像是简单的一张纸,但是《大唐报》上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十二种防伪措施。就这纸张,哪怕就是放到水里面浸泡一会会,也不会马上烂掉,单单这一点,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纸张都做不到。
还有,这银票背后的大明宫图像,印刷的栩栩如生,简直就跟真的一样,这种印刷技术,也不是一般的印刷作坊能够完成的。更让难以仿制的是这银票它是有颜色的,这种鲜艳的色彩,印制在银票上面用手摸了之后一丁点掉色都不会,也感受不到上面有涂料的痕迹,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长孙家庆这两天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特别是当天听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的掌柜斩钉截铁的说没有办法做出这样的银票,哪怕是粗糙一点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他更是好好的了解了一下原因。
毕竟,他跟了李承乾这么多年,很清楚自家太子的脾气和格。
要是到时候自己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家可能就真的以为是自己
事不力了。
“你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家大唐皇家钱庄为什么能够制作出这样的银票来呢?”
李承乾的这话,让长孙家庆无言以对。
事实上,想打银票歪主意的,绝对不止李承乾一个。
不过,这种歪心思,注定是一场无用功。
李宽既然推出了银票,哪能不在防伪上下功夫呢。
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不如不要推出来呢。
毕竟,金融风险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
“王爷,今天属下听说了一个说法,说是银票的推出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之前的存单有用。”
王玄武作为报调查局的负责
,显然是从哪里听到了什么风声。
虽然他不大相信这种说法,不过还是进行了汇报。
“哦,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李宽倒也没怎么吃惊。
这段时间,银票的推广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顺利,有个别质疑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银票是不记名的,丢了的话损失就会很大。而之前大家将钱财存大唐皇家钱庄的话,会有一个存单作为凭证,这种凭证是需要专门的验证才能取出钱财来的,哪怕是不小心丢了,别
也不见得能够用上。”
“银票是不记名,这金币银币不也是不记名吗?至于那存款凭证,单单存款需要支付保管费,这就限制了它的发展。再说了,对于商业发展来说,货币的自由流通才是最主要的,存单完全不具备自由流通的属,只能解决异地携带钱财不便的问题。”
王玄武毕竟市自己的得力属下,李宽还是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至于存钱收保管费,这种做法虽然跟后世完全相反,但是也算是时代特色。
在现代银行诞生之前,大家去钱庄存的都是金银铜钱,保管起来其实不方便,收保管费是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当哪一天,纸币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时候,钱庄就可以考虑给储户发放利息了。
“但是像是一千贯一张的银票,要是丢了的话,损失确实很大啊。再说了,万一有仿制的话,钱庄岂不是要血本无归?”
“能够仿制我们银票的还没有诞生呢。至于丢失的
况,这就只能是大家自己小心了。面额这么大的银票你都能丢失,那说明你不差这点钱啊。
并且,严格说来,我们的每张银票,其实也是有代码的,真要花费功夫去管理,也不是不能追踪,只不过需要大量的力就是。”
“能够追踪?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真正碰到丢失的况也很少见,到时候根据
况再去考虑要不要追踪就行了。”
王玄武倒是第一次听说银票居然能够跟踪,有点意外。
不过,这也让他松了一气。
这段时间,他可是没少听到银票相关的各种消息呢。
“每张银票都有自己专属的代码,在他从大唐皇家钱庄兑换出去的时候,都是要登记一些信息的。只要顺着这些线索追踪下去,理论上是可以把银票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但是实际上每张银票的流通况可能很复杂,真要调查也不见得能调查出来,只是留着这么一个手段在那里而已。”
这个内容,李宽并没有让在《大唐
报》中进行介绍。
毕竟本身这个做法就不够严谨,要是说了,反倒是让凭空增加不必要的担心。
“还是王爷考虑的周全。那属下就安排开始往凉州、登州、洛阳、扬州、杭州等主要州府的大唐皇家钱庄分号运输银票过去,王掌柜已经催我好几天了。”
银票的印刷,自然是绝对机密,不会搞得到处都是。
所以每个钱庄分号的银票,都是从长安运输过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