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好,本王就拭目以待!(1/3)
桃花村是个好地方。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村子紧挨着章江,周围都是上好的良田。
阿塔图是东突厥的一个普通牧民,虽有几分勇武,放在战场上,也许能够称作是一名勇士。
不过,终究是见惯了生死,天天感受到薛延陀各部对他们的欺凌,早就在云中都督府待腻了。
这一次,能够跟随大部队内迁到洪州,他还是开心多于担忧的。
每天都能吃饱肚子,单单这一条,就比原上强太多了。
虽然刚刚到桃花村的时候,阿塔图对于开荒耕地很不习惯。
但是,简单的适应了之后,阿塔图成为周边两百来个突厥当中,开荒的良田最多的一户
家。
按照朝廷的政策,只要是荒地,一百亩以内,全部都归你所有。
有些可能会觉得大老远的来开荒,只给一百亩地,似乎不够慷慨。
因为李渊在位的时候,就颁布了均田令,一个成年男子可以每受田100亩,其中包括
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
这分田,其实是相当于朝廷租给你的耕种的,你
田赋,
死了这田就不是你的了。
只有永业田是真正属于你的田地,出现丧葬等无钱对应的况下,可以自由买卖。
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
毕竟,哪怕只有20亩田是属于你的,也算是非常多了,按照后世耕细作的标准,那是根本耕不过来的。
只有那种只种植一季,并且不怎么打理的况下,才有可能真正的种植起来。
实际上呢,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田地来实施均田制,几乎没有多少能够真的分到一百亩。
像是关中道的各地,普遍密集,一丁受田只有三十亩,甚至有的地区还不到三十亩。
特别是随着的不断增加,又处于相对和平时期,缺乏无主土地,农户受田更是变得稀少。
不客气的说,现在关中的农户,平均每家也就只能种个几十亩地,压根就找不到多少有上百亩地的农户。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朝廷为了推广南洋水稻,是下了大功夫的。
直接允许你自己开荒一百亩良田,当地县衙给你办理田籍,册为你名下永业田,妥妥的成为一名最低级的小地主。
“阿塔图,你家都已经开荒了五十多亩地了,你还要去江边垦荒啊。”
春的午后,阳光普照,倒也不觉得太过寒冷。
阿塔图直接撸起了裤脚,麻利的拿着镰刀在收割着荒地里的芦苇丛。
阿史那勇被任命为桃花村的村正,享受了一把直接分配一百亩土地的待遇。
不过,他倒也还算是一个负责的村正,每天都在村里
到处转悠,经常去请唐同
等几个观狮山书院来的学员指导牧民开荒,嗯,准确的说是应该算是农户了。
“阿史那村正,这水稻的稻种,听那唐郎君说过个半个月就要开始播种了,我这不是趁着最后的机会,赶紧多开荒一些土地嘛。”
阿塔图跟着自家老娘两个来到洪州,他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路过关中道的时候,他可是看到不少令羡慕的农户生活。
再加上那个唐郎君,在桃花村里开设了一个识字班,居然愿意叫自己这些突厥认字,这更让阿塔图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别看这些胡整天似乎大大咧咧的,根本没有脑子一样,其实在本质上,他们也跟唐
一样,对汉学的博大
满怀敬畏。
以前的部落里面,也就一些首领及其身边的能够识字,其他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而到了桃花村这里,不仅有来教识字,还有郎中帮大家看病。
这也让包括阿塔图在内的突厥,安心了不少。
“你倒是勤劳,不像曼秀雷那帮,整天叫苦,害我前段时间还被唐郎君给骂了一顿。”
阿史那勇想起当初唐同那不善的眼神,心里就是一慌。
一路以来,这些观狮山书院出生的郎君,待接物都是和蔼亲切,让大家觉得似乎好欺负的样子。
直到一名不守规矩的突厥居然在官道上调戏了一名大唐
子,被唐同
几个给当场处死,阿史那勇才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帮
,一点都不好惹。
偏偏大唐朝廷将突厥内迁之后的各个村落都授权给这些学员管理了,这唐同
,就算是桃花村附近的里正,算是阿史那勇的上级了。
“昨天在夜校里面,唐郎君跟我们说过了。今年秋收之后,就会组织我们重新修建青砖绿瓦的宽敞房屋,他还会让帮我们去买一些倭国和新罗的回来呢。”
阿塔图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仿佛看到秋收以后,自家大量的稻谷换来婆娘、房子和各种用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