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还有这种操作?(2/3)
站出来反抗的吗?”
以李世民对农户的了解,这些虽然看上去很懦弱。
但是,一旦涉及到吃饭问题,一旦要让他们饿肚子,这些农夫的发出来的反抗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如今楚王府的佃户居然全部被着种植水稻,居然都没
站出来闹事,着实有点让他觉得奇怪。
“陛下,虽然不满的有不少,说闲话的也有不少,但是闹事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为何会这样呢?”
“属下听说楚王殿下承诺了,如果今年水稻的收成比不过粟米,差的那部分,楚王府全部给补全了。”
李世民一听这话,倒是很快就想通了。
对于这些农户来说,但凡是还能活得下去,是很少有站出来闹事的。
原本自己以为在李宽的迫下,有些
可能会觉得
子没法过了。
如今看来,李宽已经给大家都留了退路,在一旁兜底呢。
既然楚王府把所有的风险都承担下来了,佃户们哪怕是有再多的不满,也得老老实实的照做。
要不然,分分钟收拾你。
真以为当年长安城四害之首是白叫的呀?
……
不管外面怎么穿的沸沸扬扬,李宽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注意。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他重新研究了一下那《初级农业技巧》,发现种植水稻居然可以跟养鱼同时进行。
并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还能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在这个没有农药的年代,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这几天楚王府开启了收购鱼、鲤鱼等各种活鱼的模式,并且还专门招募了几个鱼贩子和养鱼的农户。
鱼贩子对于雌鱼雄鱼的判断,绝对是最准确的。
没办法,谁叫家杀的多呢。
而养鱼的农户的话,虽然这个时候的专业还很低,但是总比从来没有养过鱼的
强吧。
所以李宽就聊胜于无,让这些帮忙照看鱼苗了。
而最关键的一步,就只能是自己手把手的指导了。
“这个水池里的水温,一定要保持在二十度左右,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
在特制的一个采卵池中,李宽让负责蛋孵化工作的李连跟一个新招募的农夫负责鱼苗的孵化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跟蛋孵小
是类似的。
因为正常况,
鱼的排卵高峰还没到达,为了能够赶上
秧后及时放鱼苗,提前进行鱼苗的孵化、培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再说了,一亩地就需要近千条鱼苗,不搞大规模的孵化,单靠自然捕捞,那根本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王爷,您放心,我一定按照要求来保证水温,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待在水池旁边。”
李连也是豁出去了。
王爷说采卵和孵化,几天就可以完成,他脆准备抱一床羽绒被,直接住在池子旁边。
“那倒没必要,还是要保重身体的。对了,等鱼苗开始孵化出来的时候,记得加几个蛋黄到水池里面,蛋清要去掉。”
刚孵化出来的鱼苗,是没有办法吃水的,而蛋黄是一个很好的饲料。
当然,这只是给刚出生的鱼苗吃,真要是用蛋黄养鱼,那还养个毛啊,脆大家吃
蛋得了。
……
渭水旁边的一片水田里,几个农夫在那里挖着鱼沟、鱼坑。
虽然很多都不理解,但是这些农夫迫于楚王殿下的“
威”,还是根据要求,在水田的四周都挖了膝盖
的鱼沟,然后在水田中央再挖了一块一丈见方的鱼坑。
根据水田的大小,中间间或还有一道鱼沟纵横错。
“孩他爹,这鱼沟鱼坑一挖,岂不是平白的少了不少地啊?”
石养正满大汗的挥舞着锄
,将田里的泥土挖到一边。
而他婆娘也在旁边打下手,帮忙清理一些泥土。
眼看着这一亩水田,这么一挖之后,就得少种一些粮食,石养的婆娘觉得很是疼。
本来种植水稻,他们就是不同意的,但是不种水稻,楚王府的这些地就不租赁给他们了。
考虑到自己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比楚王府地租更便宜的地了,再加上王管事亲自去村里跟大家说过,如果种植的水稻产出还不如粟米,差异的部分楚王府补上了。
有了这话,石养这些农夫才有了种植水稻的底气。
反正水稻这东西,大家也是听说过的。
哪怕是产量差一些,亏的也是楚王府。
“挖了这鱼沟,种的秧苗是少了,但是养了鱼的话,应该也能卖到钱吧?”
石养不是很确定的答了一句。
“养鱼?哼,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