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这么快就回来了,难道出事了?(1/2)
“青鱼,这些都是青鱼。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东方都督,对于难波津的捕鱼船队来说,青鱼是最有经济价值的。,其鱼群之密,个体之多简直无与伦比,可以说是难波津产量最大的种鱼。
但是,难波津外海的鱼群规模,却是没有这里的这么夸张。
成群的青鱼在海中游动,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我们只要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立马就会吸引无数的渔船过来。”
东方平身边,一名经验丰富的船长满脸激动。
捕鱼业已经不是东海渔业的主业。
但是却也还保存了一定规模的大型渔船,用来在外海捕捉一些水海鱼,跟其他船队形成互补。
像是青鱼这样的鱼群,不是东海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
因为李宽喜欢吃生鱼片,东海渔业都是把金枪鱼和三文鱼作为主要的捕捞对象。
所以那名船长倒是一点也不介意其他渔船知道了消息之后,会过来抢生意。
“东方都督,这一网下去,船舱估计就直接满了,我们还要继续出海吗?”
看着忙碌的海员,李耿发现似乎渔船已经没有了继续往外走的意义了。
大家是出来捕鱼的,如今船舱里面已经装不下那么多鱼了,自然就要返航了。
“先回去一趟,把海鱼都送回去,然后明天我们继续出海,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鱼群。”
捕鱼不是东方平这一次的主要任务。
不过既然已经捕捞上来了,直接放回去就说不过去了。
“那行吧,这些青鱼的质色泽洁白,质地坚实,滋味鲜美,用来制作咸鱼制品倒也很合适,今晚也可搞点松木炭火,来一场烧烤盛宴。”
李耿对海里面主要出产的一些鱼获,还是有所了解的。
青鱼这个东西,并不是函馆这里独有的。
哪怕是在登州、扬州、明州外海,亦或是泉州和南洋,也都算是比较常见。
区别只是鱼群的规模大小。
“不错,这里的鱼获那么丰富的话,我估计你们在前往北美洲的途中,应该也会有机会碰到鱼群,到时候补充一些新鲜的海鱼,也能保持船舱里一直都有充分的食物储备。”
东方平很清楚,对于远航的探险船来说,淡水和食物是最主要的两个东西。
特别是对于探索新航线的船队来说,这两样东西的重要就更加不用提了。
……
兰乔生是函馆港修建的负责。
他来到这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对于函馆四周的况,他虽然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是也算是大唐最了解这一片
况的
了。
要不是手中的手不够,他都准备安排一支探险队,往函馆岛的内陆进发,好好的把这座岛屿的地图给画出来。
今天,他亲自送东方平他们的船队出海捕鱼之后,就跟往常一样开始监督匠们
活。
一座新港的修建,需要考虑的事
是非常多的。
好在东海渔业已经有一些经验,他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的活就行了。
水泥作坊和碎石作坊,是函馆港最开始修建的两座作坊。
如今虽然产能不算高,但是已经不需要东海渔业继续往这里运输水泥了。
要是手更多一些,那么码
也好,码
上的建筑也好,修建的速度都可以快很多。
“兰掌柜好!”
“兰掌柜,吃了么您?”
一路走在码上,都有
跟兰乔生打招呼。
现在生活在函馆的,全部都是隶属于东海渔业。
这里如今就是东海渔业的地盘,所有的土地,都归东海渔业管辖。
要不是东海渔业背后有大唐皇家的份,估计早就被
弹劾了。
这种企业跟政府不分,甚至很大程度上,东海渔业已经在行使着朝廷职责的行为,绝对是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个年代的海外,大家的关注程度,其实还是很低的。
特别是函馆港这种无主之地,谁占据了就是谁的。
没看到南洋不少岛屿,只需要花费个几十贯钱,就能直接在蒲罗中衙门登记成为自己的产业吗?
“兰掌柜,我们这里太缺手了,下一船帮工,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呀?哪怕是南洋那些土
,也比没有的好啊。”
一名管事来到了兰乔生身边,开始了常的诉苦。
手不够,这已经是函馆港各处工地的普遍问题。
由于还不确定函馆这里的前途到底如何,东海渔业现在也没有把所有的资源都往函馆这里倾斜。
要不然别说是一船的手,就是再送个几千号
过来,也是有办法的。
“快了!东方都督刚刚接任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